一本正经
一本正经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一本正经”字面意思是“一本”的书本和“正经”的正直、严肃。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态度严肃认真,做事不马虎,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些场合中表现得非常认真,不轻松、不幽默。
成语来源
“一本正经”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的文人笔记,尤其是一些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风俗的记载。虽然具体的文学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严肃和正直的价值观。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 文学作品:描绘人物性格或态度的描写。
- 日常对话:朋友间调侃或讨论某人过于严肃的态度。
- 演讲:用来强调某个话题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对某事的重视。
示例句子
- 他在会议上讲得一本正经,完全没有一点幽默感。
- 虽然这是个玩笑,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认真对待。
- 老师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保持一本正经的态度,认真听讲。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严肃认真、一本正经
-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严谨和不轻浮的态度。
- 反义成语:嬉皮笑脸、轻浮随意
- 这些成语则强调轻松、随意、不严肃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正直、严肃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一本正经”不仅仅是个人态度的体现,更是对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标准的重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过于一本正经也可能被视为缺乏灵活性和幽默感。
情感与联想
“一本正经”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严肃场合中保持高度专注的人。他们的认真态度有时让我感到钦佩,但有时又会让我觉得缺乏生气和活力。
个人应用
在我大学时期,有一次课堂讨论中,一位同学对我们提出的轻松问题一本正经地进行了严肃的回答,虽然他的态度让我们忍俊不禁,但也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这种对比让我认识到,适时的严肃与幽默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这个小镇上,镇长总是一本正经,哪怕是在节日的庆祝会上,他也不忘提醒大家要遵守规矩,保持秩序。然而,镇上的孩子们却总是想方设法让他放松,试图用幽默打破那份严肃的气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一些表述如“dead serious”或“straight-faced”可以与“一本正经”做比较,但它们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严肃被视为一种尊重,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过于严肃可能被认为是缺乏人情味。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一本正经”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态度,更是反映了文化中对严肃与幽默、责任与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增进与他人的沟通。
来源: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来源:--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二十三年,以检讨典试四川,再转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部。时太常寺卿唐鉴讲学京师,国藩与倭仁、吴廷栋、何桂珍严事之,治义理之学。兼友梅曾亮及邵懿辰、刘传莹诸人,为词章考据,尤留心天下人才。”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者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文举闻之,即诲之曰:‘儿,汝父正经如此,何得为盗?’”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憎疾者,乃为谣曰:‘郭门千里,不见淮泗。’言其贪也。衍疾郭之贪戾,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例句:他说话从来都是~,不苟言笑。
一本正经成语接龙
一本正经字义分解
经
1.(古字为“巠”。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同本义。
3.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4.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5.经典。
6.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1.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正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本
1.(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同本义。
3.本宗族。
4.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5.母金,本钱。
6.根源,本源。
一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