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史右经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左史右经”由“左史”和“右经”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左边的史书,右边的经书”。在古代,史书和经书分别代表着对历史的记载和对伦理道德、哲学的探讨。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既懂得历史,又精通经典,形容人文素养高、博学多才。
成语来源
“左史右经”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王莽在其统治时期提倡儒学,重视历史的记载与经典的学*。这一成语的形成与当时对史学和经学的重视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全面素养的追求。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描述人物的学识时,可以用“他是个左史右经的人,熟悉历史和经典”。
- 日常对话:当谈论某人的才华时,可以说“她的知识面广,真是个左史右经的人”。
- 演讲:在学术演讲中,提到某位学者的造诣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其深厚的学术背景。
示例句子
- 他不仅精通历史,还有深厚的文学素养,真是一个左史右经的人。
- 在这次讨论会上,能见到这么多左史右经的学者,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 老师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左史右经的学生,不仅要学*书本知识,还要了解历史背景。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知书达礼:形容有文化,有礼貌,适用范围较广。
- 博古通今:强调对历史的了解和对当前事物的掌握。
反义成语:
- 无知无识:指对事物一无所知,与“左史右经”的博学形成鲜明对比。
- 目不识丁:形容文盲,缺乏知识,与成语意义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左史右经”反映了古代*重视知识和教育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该成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人文素养。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追求知识的乐趣和对历史的敬畏。它激励我在学*中要多方面发展,不仅要掌握一门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
个人应用
在大学期间,我曾参加一个历史与文学的讨论会,会上有位教授引用了“左史右经”来形容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不仅研究历史,还对古典文学有深入的理解,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不足,激励我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
左史左声吟往事,
右经右韵诉今愁。
博学之人应如是,
古今交融共此游。
这首诗试图表达“左史右经”所代表的博学与人文交融的理念。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naissance man”,指具备广泛知识和技能的人。这个概念与“左史右经”的内涵相似,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才。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左史右经”的学,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激励作用,促使我努力成为一个博学而有内涵的人。
来源:视其斋庭,左史右经,踵武绳绳。
来源:-- 明·宋濂《黄氏义门铭》
引证:
《宋史·职官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新唐书·百官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旧唐书·职官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隋书·经籍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左史右经成语接龙
左史右经字义分解
经
1.(古字为“巠”。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同本义。
3.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4.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5.经典。
6.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1.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左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2.同本义。
3.贬谪,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4.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5.左手。
6.方位名。与“右”相对。
右
1.(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2.助;帮助。后多作“佑”。
3.尊崇;崇尚。
4.保佑
5.劝食。
6.右手。
史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古官名。职别各异。
3.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5.太史令的简称。
6.史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