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érgōngzhī

鸣鼓而攻之

拼音míngérgōngzhī

繁体鳴鼓而攻之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鸣鼓而攻之的意思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来源: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来源:-- 《论语·先进》

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例句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鸣鼓而攻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ǔ), 鼓部,共13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读音(míng), 鸟部,共8画

1.(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同本义。

3.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泛指发声。

5.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震惊。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读音(gōng), 攵部,共7画

1.(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2.同本义(与“守”相对)。

3.指责。

4.引申为以药物治疗疾病。

5.致力研究,专心从事。

6.治理,加工。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