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卧鼓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偃旗卧鼓”的字面意思是:把旗帜放下,鼓声停止。基本含义是指停止战争或斗争,表示一种和平的状态,通常用于形容停战或放弃敌对行为的情形。
成语来源
“偃旗卧鼓”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为“偃旗息鼓”,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军队在某种情况下停止战斗的状态。“偃”意为倾倒或放下,“旗”指的是战旗;“卧”意为躺下或放平,“鼓”则是指战鼓。这个成语在历史上代表了一种和平的象征,意味着冲突的结束。
使用场景
“偃旗卧鼓”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 文学作品:可以用来描绘历史故事中的和平时刻。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个冲突或争论后的和解时使用,例如“经过长时间的争执,我们终于偃旗卧鼓,恢复了友谊。”
- 演讲:在谈及和平与合作时,可以引入这个成语来强调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争吵后,他们终于偃旗卧鼓,和好如初。
- 这场战争造成了无数的伤亡,真希望各国能早日偃旗卧鼓,重回和平。
- 面对紧张的局势,双方代表在今天的会议上决定偃旗卧鼓,寻求外交解决方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停战:指停止战争,强调结束的状态。
- 和平共处:强调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共同生活。
-
反义成语:
- 开战:指开始战争,与“偃旗卧鼓”形成鲜明对比。
- 兵戎相见:指两军对峙,准备开战,表示敌对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与和平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偃旗卧鼓”体现了追求和平的愿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谈论国际关系、商业竞争等各种冲突和解的场景,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多是积极向上的,带有希望与安宁的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和平时期的安详与宁静,鼓励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寻求和解与共处。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友谊危机,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最终选择了“偃旗卧鼓”,重新建立了信任与友谊。这个成语在此过程中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对和平和和解的渴望。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偃旗卧鼓”融入:
战鼓声沉沉,心头万重愁,
偃旗卧鼓时,友谊重回舟。
这首诗表达了在经历冲突与误解后,重归于好的美好情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Laying down arms”或“Ceasefire”可以视作与“偃旗卧鼓”相对应的表达,都是指停止敌对行为。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战争与和平的共同关切。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偃旗卧鼓”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和重要。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冲突时,学会了更好地寻求和解与理解。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提醒我要珍惜和平,努力推动和谐的关系。
来源: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来源:-- 《梁书·王僧辩传》
引证: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乃令军中偃旗卧鼓,寂若无人。”
《宋史·岳飞传》:“飞命诸将偃旗卧鼓,勿得妄动。”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绩,还保南郡。”
《旧唐书·裴度传》:“度乃令军中偃旗卧鼓,旁若无人。”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引去。”
例句:慎列树三棚,相去数里,~。于中栅声鼓,三栅悉兵以击,贼众大乱。
偃旗卧鼓成语接龙
偃旗卧鼓字义分解
鼓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旗
1.同本义。
2.泛指各种旗帜。
3.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4.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5.号令。
卧
1.(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2.同本义。
3.躺;卧而不眠。
4.眠,睡。
5.倒伏;横陈。
6.燠,暖。
偃
1.(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2.同本义。
3.停止;停息。
4.倒下;倒伏。
5.厕所。
6.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费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