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旗息鼓

拼音

繁体臥旗息鼓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卧鼓偃旗偃旗息鼓

卧旗息鼓的意思

基本定义

“卧旗息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旗帜放下,停止敲鼓”。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停止战争或斗争,回归平静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结束争斗,恢复和平或安宁。

成语来源

“卧旗息鼓”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中提到诸葛亮在出征之前,曾命令士兵停止鸣鼓、卧旗以示不再征战。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对士气和气氛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以描绘战后的安宁或政治上的和解。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的闲聊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争执或冲突的结束。
  • 演讲:在政治演讲或社会活动中,常用来倡导和平与和谐。

示例句子

  1. 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后,大家终于决定卧旗息鼓,和气生财。
  2.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双方终于同意卧旗息鼓,达成了和平协议。
  3. 他在工作中与同事产生了分歧,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卧旗息鼓,避免了进一步的争吵。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和平相处:强调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共同生活。
    • 停战息兵:意思是停止战争,休战。
  • 反义成语

    • 开战动武:指开始战争或冲突。
    • 争斗不休:形容争吵或斗争持续不断。

文化与社会背景

“卧旗息鼓”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和平的珍视。在历史上,战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因此,成语的使用不仅是对和平的呼唤,也体现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促进社会和谐和解决冲突的场合。

情感与联想

“卧旗息鼓”给人一种平静、和谐的感受,联想到战争后的宁静、家庭和睦等场景。在表达时,它能够传递出一种希望与期待,也能够缓解紧张的气氛。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有一次与朋友因意见不合而争吵。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我们最终选择了“卧旗息鼓”,放下成见,重归于好。这使我深刻感受到和解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风筝放飞的日子里,天空中彩色的风筝像在争夺天空的舞者,然而,随着夕阳西下,所有的风筝都归于平静,仿佛在诉说着“卧旗息鼓”的故事,带来一天的宁静与和谐。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与“卧旗息鼓”相似的表达是“to bury the hatchet”,意思是结束争斗或不和,回归和平。这种表达同样传达了和解的愿望,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最终追求的都是和平的共存。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卧旗息鼓”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和平与和解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沟通与理解。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和谐共处。

来源: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

来源:--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蜀记》

引证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夜卧旗息鼓,潜进至倭营。”

《宋史·岳飞传》:“飞夜卧旗息鼓,潜进至郾城。”

《晋书·王濬传》:“濬夜卧旗息鼓,潜进至石头。”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亮意气自若,敕军中卧旗息鼓,不得妄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意气自若,敕军中卧旗息鼓,不得妄出。”

卧旗息鼓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ǔ), 鼓部,共13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读音(qí), 方部,共14画

1.同本义。

2.泛指各种旗帜。

3.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4.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5.号令。

读音(xī), 心部,共10画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读音(wò), 卜部,共8画

1.(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2.同本义。

3.躺;卧而不眠。

4.眠,睡。

5.倒伏;横陈。

6.燠,暖。

卧旗息鼓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