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nmíngzhì,níngjìngzhìyuǎn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拼音dànmíngzhìníngjìngzhìyuǎn

繁体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来源: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来源:--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引证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师事麻衣道者,得其微旨。后隐居华山,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文选·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汉书·马援传》:“澹泊无为,志存高远。”

例句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未尝不处处流露。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ìng), 青部,共14画

1.(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安静;宁静。

3.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4.没有声响;寂静。

5.干净,纯净。

6.善。

读音(yuǎn,yuàn), 辶部,共7画

1.(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2.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3.长久;长远。

4.高远;远大。

5.多。指差距大。

6.深远;深奥。

读音(zhì), 至部,共10画

1.同本义。

2.招引;招致。

3.造成;导致。

4.求取;获得。

5.表达。

6.奉献;献纳。

读音(dàn,tán), 氵部,共16画

1.(形声。从水,詹声。本义:水波摇动的样子)。

2.同本义。

3.淡薄,浅淡

4.又如;澹月(淡薄的月色);澹云(淡云)。

5.恬淡。

6.恬静;安定。

1.姓。又“澹台”(Tántái)(复姓)。

读音(bó,pō), 氵部,共8画

1.(形声。从水,白声。本义:停船)。

2.同本义。

3.栖止,停留。

4.淡泊;恬静(心地安然,不为名利所动)。

5.轻微;不厚道。

1.粘。

读音(míng), 日部,共8画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读音(zhì), 心部,共7画

1.(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同本义。

3.心情。

4.神志。

5.旗帜。

6.皮肤上生的班痕

读音(níng,nìng), 宀部,共5画

1.(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同本义。

3.平静;宁静。

4.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5.守父母之丧。

6.返回,回。

1.宁可;宁愿。

2.岂;难道。

3.又。

4.姓。

1.贮藏;积聚。本作“宁”

2.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3.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