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不如一静的意思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来源: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来源:--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引证:
《明史·方孝孺传》:“一动不如一静,静则可以持重,动则或至于轻躁。”
《宋史·岳飞传》:“一动不如一静,静则可以养锐,动则或至于疲。”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一动不如一静,静则可以守成,动则或至于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动不如一静,静则可以观变,动则失其常。”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动不如一静,静则生明,动则生暗。”
故事:南宋时期,宋孝宗到西湖游玩看到飞来峰就问随他游玩的和尚僧端其由来,僧端把当年印度僧人验证飞来峰原本是西天灵鹫山的典故说了一遍。孝宗问为什么不再飞走呢?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谚语不是有‘一动不如一静’吗?”孝宗认为言之有理
例句:~,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一动不如一静成语接龙
一动不如一静字义分解
静
1.(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安静;宁静。
3.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4.没有声响;寂静。
5.干净,纯净。
6.善。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动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一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