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
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来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来源:--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引证:
《后汉书·李固传》:“固字子坚,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明于风角、星算、河洛、谶纬,尤好《春秋》。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及梁商辅政,固以书干之,商不能用。及商薨,固往吊之,商子冀与客语,固闻之,因谏冀曰:‘将军履上将之位,食万户之邑,当念在得人,以辅王室。今观将军所为,非所以光益者也。’冀不纳。固遂辞疾去。”
《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就舍。’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二十人中,毛遂最贤。”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例句:真是“~”,满眼是凄凉和空空洞洞,不但器具所余无几了,连书籍……没有人会要的几本洋装书。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语接龙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字义分解
隔
1.(形声。从阜,鬲(gé)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同本义。
3.间隔;距离。
4.隔绝;断绝。
5.不相合。
6.抑制。
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秋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同本义。
3.秋季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4.年。
5.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6.悲愁。
日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三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一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