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骇世的意思
基本定义
“危言骇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危险的话让世人震惊”。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直言不讳、揭露真相或批评社会现象的言论,这些言论往往具有冲击性和警示性,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后汉书·王允传》。文中提到王允以直言来警告当时的**,表明了他所说的话虽可能令人不快,但却是出于对国家的忧虑。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权力的批评。
使用场景
“危言骇世”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作家通过角色的对话或内心独白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社会问题时,可能会提到某些人的言论“危言骇世”。
- 演讲:在政治或社会活动中,演讲者可能会引用这一成语来描述某些勇敢发声的人的言论。
示例句子
- 在这次会议上,他的发言真是危言骇世,让大家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
- 她的小说以危言骇世的方式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种种不公。
- 媒体记者的报道令人震惊,毫无疑问是危言骇世之举。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直言不讳”:指说话直率,不隐瞒。
- “针锋相对”:形容言辞或态度上互相对立。
-
反义成语:
- “阿谀奉承”:指迎合他人的言论,缺乏真实和批评。
- “隐秘其辞”:形容说话含糊,不敢直言。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敢于说出“危言骇世”的人往往被视为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来自权力的压制。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面对社会不公、环境问题等时,勇于发声的人仍然需要面对各种挑战。
情感与联想
“危言骇世”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勇敢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他们不怕得罪人,愿意为真相发声。这种勇气让我感到钦佩,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关于环境保护的讨论会。在会上,有人发表了“危言骇世”的观点,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负责。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这个成语:
风雨如晦,夜色沉沉,
危言骇世,心声默吟。
众生不知,真相如影,
唯愿明灯,照亮前行。
这段诗句表达了在黑暗中发出警示的决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peak truth to power”,意思是对权力者说真话。这一表达同样强调了勇敢发声的重要性,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后果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经过对“危言骇世”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直言不讳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我的表达,也在思想上促使我关注社会问题,勇于发表看法。它提醒我,面对不公和问题时,发声是一种责任。
来源: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也。
来源:-- 宋·吕祖谦《馆职策》
引证:
《明史·杨慎传》:“杨慎曰:‘吾闻危言骇世,非所以自安也。’”
《宋史·王安石传》:“王安石曰:‘吾闻危言骇世,非所以自安也。’”
《晋书·王衍传》:“王衍曰:‘吾闻危言骇世,非所以自安也。’”
《后汉书·崔骃传》:“崔骃上书曰:‘臣闻危言骇世,非所以自安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先生危言骇世,非所以自安也。’”
危言骇世成语接龙
危言骇世字义分解
骇
1.(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骇;惊诧;惊动。
4.震动。
5.突发;兴起。
6.惊扰;骚动。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危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
世
1.(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同本义。
3.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4.一生;一辈子。
5.人世,世间;世界。
6.时代;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