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yánsǒnglùn

危言竦论

拼音wēiyánsǒnglùn

繁体危言竦論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危言竦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危言竦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危险的话语和高亢的言论”。它用来形容那些言辞严肃、警示性强的话,通常是在对某种危险或严峻形势进行警告时所说的。基本上,它传达了一种对社会问题或政治局势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风险的预警。

成语来源

“危言竦论”出自《左传·昭公四年》。文中提到:“君子之言,危言竦论”,意指君子在面对危机时,所说的话常常是直言不讳、具有警示性的。这个成语的起源反映了古代对士人的高要求:在关键时刻,士人应当勇于发声,直面问题。

使用场景

“危言竦论”常用于批评或赞扬那些在公众面前敢于说出真相、揭露社会问题的人。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用此成语来描绘一个有担当的角色。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用它来形容某些严肃的讨论或演讲,如政治演说、社会问题讨论等。

示例句子

  1. 在这次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危言竦论,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
  2. 虽然他的发言充满了危言竦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3. 她的危言竦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直言不讳:形容说话直率,不隐瞒。
  • 忠言逆耳:指忠诚的劝告往往令人不快。

反义成语

  • 阿谀奉承:指迎合、奉承的话,不具警示性。
  • 迎合时势:顺应潮流或当前环境,不对问题进行直言。

文化与社会背景

文化中,古代士人被期望具备勇于直言的品质,尤其是在面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时。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危言竦论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很多人通过社交媒体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推动公众意识的觉醒。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的追求。

情感与联想

“危言竦论”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敢于发声的人,他们的勇气和责任感值得敬佩。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表达对不合理现象的看法,尽管有时这种表达可能会引起争议。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曾经使用“危言竦论”来形容一位同事对项目风险的警示。他的发言虽然让大家感到不安,但我认为正是因为他的直率,团队才得以反思并采取行动,避免了潜在的损失。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危言竦论”融入其中:

危言竦论声声急,
似雷霆电闪过天际。
千古事迹皆警示,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autionary words”或“stern warnings”。这些短语同样传达了对潜在危险的警示,虽然在使用上可能不如“危言竦论”那样富有文化底蕴。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危言竦论”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直言不讳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语言表达中,不仅要关注语言的优美,更要注重其内容的价值和警示性,在生活中勇于发声。

来源: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

来源:--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4回

引证

《清史稿·魏象枢传》:“象枢危言竦论,直陈时政,不避权贵。”

《明史·海瑞传》:“瑞危言竦论,直斥时弊,无所顾忌。”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故其危言竦论,足以动人主之听。”

《文选·刘峻〈辩命论〉》:“是以危言竦论,震动朝廷。”

《后汉书·杨震传》:“震上疏曰:‘臣闻危言竦论,所以警世也。’”

危言竦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ùn,lún), 讠部,共6画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读音(sǒng), 立部,共12画

1.(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

2.同本义。

3.(企立,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

4.耸立。

5.往上跳。

6.振动;振作。

读音(wēi), 厄部,共6画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

危言竦论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