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覈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危言覈论”这个成语由“危言”和“覈论”两个部分组成。“危言”指的是直言不讳、言辞犀利的言论,通常用于警示或劝诫;而“覈论”则指的是审慎、细致的讨论和论证。整体上,该成语的意思是以严肃、直率的言辞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强调了在重要问题上不回避风险的态度。
成语来源
“危言覈论”出自《左传》,其中提到“危言”用以形容一些重要而严峻的言论,表达了在面对危机时,必须进行深思熟虑的探讨。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言辞的重视,尤其是在政治与道德方面的责任感。
使用场景
在日常对话中,成语“危言覈论”常用于形容某人在讨论重大问题时的认真态度,比如在公司会议上讨论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决策时,可以说:“我们需要进行危言覈论,确保每个方案都经过深思熟虑。”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通过角色的对话展现出对某一复杂局势的担忧与分析。
示例句子
-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他以危言覈论的态度指出了潜在的风险。
- 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领导者提倡危言覈论,以确保团队做出理性的决策。
- 她在论文中进行危言覈论,深入分析了社会问题的根源。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言之凿凿:形容说话的态度坚定,言辞有力。
- 直言不讳:形容说话直率、不隐瞒。
反义成语:
- 遮遮掩掩:形容说话不坦率,含糊其辞。
-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松、不严肃,缺乏深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危言覈论”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了对言论的重视,特别是在面对国家、社会等重要问题时,强调了理性讨论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公众事务、企业管理、政策分析等领域,严谨的讨论被视为责任和智慧的表现。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严肃话题的重视和对责任感的强调。它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必须勇敢直面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者项目中,我们讨论了如何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当时,我引用了“危言覈论”来鼓励大家提出真实的想法,确保我们能充分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危言覈论”:
风起云涌时刻来,
危言覈论似刀裁。
真知灼见需勇气,
方能拨云见日开。
这首诗体现了在动荡不安的时刻,直言不讳的重要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peak frankly”或“call a spade a spade”,强调直率的交流。这些表达在文化中也强调了开放和诚实的沟通方式。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危言覈论”的分析,我理解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严肃讨论态度的强调。在语言学*与表达中,这种严谨和认真是十分重要的,它提醒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应回避,而是应深入思考与探讨。
来源:郭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臣擅政而不能伤也。
来源:-- 《后汉书·郭泰传》
引证:
《明史·杨慎传》:“慎上疏曰:‘臣闻危言覈论,人主之所畏。臣以孤直,不敢不言。伏愿陛下察臣之愚,以开忠谏之路。’”
《宋书·王僧绰传》:“僧绰上表曰:‘臣闻危言覈论,自古以为难。臣以愚直,辄敢言之。伏愿陛下深思臣言,以保万世之基。’”
《晋书·王沈传》:“沈上疏曰:‘臣闻危言覈论,帝王之所难。臣以疏贱,何敢触鳞?然臣所以言者,非欲触鳞也,诚以陛下聪明神武,宜有以自辅。’”
《后汉书·杨震传》:“震上疏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所以通聪明而来谏者也。今陛下即位以来,未闻有危言覈论,岂以臣等为不足听哉?’”
《汉书·王莽传下》:“莽怒,免英官。后颇觉寤,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英上书谢,因陈接时有变,用复征。莽征英还,下狱,自杀。英之言,危言覈论也。”
危言覈论成语接龙
危言覈论字义分解
论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覈
1.果核。
2.翔实。
危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