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jiéxíngfāng

志洁行芳

拼音zhìjiéxíngfāng

繁体志潔行芳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近义词志高行洁志美行厉

志洁行芳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志洁行芳”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志向高洁,行为清香。它传达了一个人品德高尚,志向远大,行为举止都散发出美好的气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有崇高的理想,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

成语来源

“志洁行芳”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登鹳雀楼》。其中提到志向与品德的结合,强调一个人在追求理想时,不仅要有崇高的志向,还要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品德与志向的重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例如:

  • 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形容其高尚的志向和良好的品德。
  • 日常对话:形容朋友或同事的高尚行为,如“他真是一个志洁行芳的人,总是帮助他人。”
  • 演讲:在激励他人时,提到志向与行为的重要性,鼓励听众追求高尚的理想。

示例句子

  1.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志洁行芳,深受大家的爱戴。
  2. 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能保持志洁行芳的人实属难得。
  3. 这位老师不仅学识渊博,志洁行芳,更是学生心中的榜样。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品德高尚:强调品德的高贵。
    • 志存高远:强调志向的远大。
  • 反义成语

    • 志同道合:通常指志向相同,但不一定强调品德。
    • 行踪不定:暗示行为不端或不稳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志向与品德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志洁行芳”作为成语,体现了儒家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追求日益突出,但仍然有许多人在追求理想和道德的同时,提倡志洁行芳的精神。

情感与联想

“志洁行芳”给人一种清新、高洁的感觉,联想到那些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自我,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要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位志洁行芳的老师,她不仅学识渊博,还总是热心帮助学生。她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使我明白了品德与志向的重要性。这使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努力向她学*,追求高尚的理想和品德。

创造性使用

在写作时,可以将“志洁行芳”融入到诗歌中:

志洁行芳当自勉,
春风化雨润心田。
高山仰止志如磐,
清风明月伴我前。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noble character”或“high ideals”,强调品德和理想的结合。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强调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如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主义,而**文化则更重视集体与家庭的价值。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志洁行芳”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志向与品德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使我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追求高尚的理想和良好的行为,努力成为一个志洁行芳的人。

来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来源:-- 《后汉书·张堪传》

引证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对。帝喜,曰:‘朕未之思耳!’仕至翰林修撰。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于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不倦。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矣。’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者,王右军少时,潜尝与之游,右军称其志洁行芳,有古人之风。”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志意蕴藉,举动详审,有母仪之美,先儒称其志洁行芳,足以励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例句虽感时抚事,亦~。

志洁行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íng,háng,hàng,héng), 行部,共6画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1.刚强。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读音(fāng), 艹部,共7画

1.(形声。从艸,方声。本义:花草)。

2.同本义。

3.香气。

4.比喻美名或美德。

5.喻有贤德的人。

6.子房。

读音(jié), 氵部,共9画

1.(形声。从水,絜(jié)声。本义:干净,清洁。按:“洁”和“潔”本是不同的两个字。“洁”本音念jí,是河流名,后来成为“潔”的俗字,现在是“潔”的简化字)。

2.同本义。

3.操行清白,品德高尚。

4.元代民間戏稱和尚为“洁郎”,省稱“洁”。

5.使清白。

6.分清。

读音(zhì), 心部,共7画

1.(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同本义。

3.心情。

4.神志。

5.旗帜。

6.皮肤上生的班痕

志洁行芳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