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diàomín

伐罪吊民

拼音zuìdiàomín

繁体伐罪弔民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锄强扶弱"

近义词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伐罪吊民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伐罪吊民”由四个字组成,其中“伐罪”指的是惩罚罪犯,追究其罪行;“吊民”则意味着为民众悲痛或不平而感到悲哀或愤怒。整体上,该成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恶行的强烈反对,强调了惩治罪犯以维护民众权益的重要性。

成语来源:

“伐罪吊民”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其中提到王允为了惩治宦官的罪行而感到痛心,并为民众的苦难而愤怒。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和士人对民众福祉的关心,以及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责任感。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如: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描写一个正义的角色为民众的苦难而痛心,或者为惩治罪犯而努力。
  • 日常对话: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可以用来表达对不公现象的愤怒和希望惩罚恶行的心声。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强调政府或社会应对罪犯的惩治,以保护民众的权益。

示例句子:

  1. 在这次贪污案件中,检察院的行动体现了“伐罪吊民”的精神,彰显了法律的公正。
  2. 作为一名记者,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报道唤起社会对“伐罪吊民”的关注。
  3. 这位法官在审判中秉持“伐罪吊民”的原则,毫不留情地惩罚了那些违法者。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惩恶扬善”:同样强调对恶行的惩罚和对善行的提倡。
    • “匡扶正义”:指的是维护正义,帮助弱者,类似于对民众权益的保护。
  • 反义成语

    • “听天由命”:意味着对事物的无所谓和消极态度,与“伐罪吊民”的积极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 “助纣为虐”:指的是帮助恶人作恶,正好与“伐罪吊民”所提倡的正义相对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和统治者被期望关注民众的福祉,伐罪吊民体现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关注法治和社会公正的语境中,强调了法律和伦理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伐罪吊民”让我联想到正义与公正的力量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激发我们对改善社会的渴望。

个人应用: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我曾与邻居讨论街区内的安全问题,提到“伐罪吊民”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反映问题,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伐罪吊民”融入其中:

苍天不觉民苦怨,
伐罪吊民应有言。
正义如光照幽暗,
愿世间少恶多善。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可以用“justice for the oppressed”或“punish the guilty”来表达类似的情感和理念。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正义与公平的共同追求。

反思与总结:

“伐罪吊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社会公正和民众的声音,鼓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正义和道德的原则。

来源:伐罪吊民,正在今日。

来源:-- 《宋书·檀道济传》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伐罪吊民,以救苍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伐罪吊民,以正天下。”

《后汉书·班超传》:“伐罪吊民,以彰天威。”

《史记·秦始皇本纪》:“伐罪吊民,以救天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伐罪吊民,非为私也。”

例句及取宋,责其背约,名为~。

伐罪吊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uì), 罒部,共13画

1.(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同本义。

3.罪人。

4.过失;错误。

5.刑罚。

6.捕鱼竹网。

读音(mín), 氏部,共5画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读音(diào), 口部,共6画

1.(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2.同本义。

3.引申为慰问。

4.在牌戏中 。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5.提取。

6.落下。

读音(fá), 亻部,共6画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3.砍伐。

4.讨伐,进攻。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败坏,损伤。

伐罪吊民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