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èmiàndiàosāng

借面吊丧

拼音jièmiàndiàosāng

繁体借面弔喪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讥讽人"

借面吊丧的意思

基本定义

“借面吊丧”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借用别人的面子来吊丧,指的是在别人失去亲人时,借机表达自己的悲伤或哀悼,实际上并没有真心的悲痛。这一成语通常带有讽刺意味,暗指那些在他人悲痛时表现得过于热情,实际上却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道德高尚或借机捞取好感的人。

成语来源

“借面吊丧”的成语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或典故,但它反映了社会对某些人行为的批评。这种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并不罕见,常常被视为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成语的构成中,“借面”指借助他人的名声或面子,而“吊丧”则是指对逝者的哀悼。这种组合使得成语既生动又形象。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用于描绘人性复杂的一面。
  • 日常对话:当讨论某人对他人丧失表现得不真实或做作时,可以引用这个成语。
  • 演讲:在探讨社会道德或人际关系时,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表现得很关心的人。

示例句子

  1. 在葬礼上,他表现得很悲伤,大家都觉得他是在借面吊丧。
  2. 她总是借面吊丧,实际上对逝者毫无感情。
  3. 这种借面吊丧的行为让人反感,真心的哀悼才是最重要的。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借尸还魂”:借用他人的名义或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带有负面含义。
  • 反义成语

    • “真心实意”:表示诚恳和真实的感情,与“借面吊丧”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哀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通常需要表现出真诚和尊重。借用他人的悲痛来提升自己的形象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可能会在他人悲痛时以表面关心来获取关注。

情感与联想

“借面吊丧”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社会中那些表面关心、内心冷漠的人。这种行为引发了我的反思,使我意识到真诚的重要性。它也让我在表达同情时更加谨慎,确保我的情感是真诚的。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目睹一次葬礼上,有人借机发表长篇大论,试图引起他人的注意。我当时就想到了这个成语,心里感到十分不快。此后我在表达对他人悲痛的关心时,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力求做到真诚。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描绘人性复杂的诗中,可以写道:

在丧钟敲响的瞬间,
借面吊丧者如影随形,
伪装的泪水闪烁其间,
真正的悲痛却寂静无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use someone's tragedy for personal gain”或“to exploit someone's grief”。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在他人痛苦时借机获利的行为,显示出文化间对这一行为的共同反感。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借面吊丧”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某种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对真诚人际关系的渴望。在日常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自己的表达,努力做到真心实意,以避免“借面吊丧”的行为。

来源:文若,可借面吊丧。

来源:-- 《后汉书·弥衡传》载:汉末弥衡恃才傲物,别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故答道

引证

《南史·王僧绰传》:“僧绰幼有大成之度,众便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年十三,父昙首卒,藏柩中堂,家人不知,僧绰哀毁过礼,以孝闻。服阕,袭封豫宁县侯,拜太子舍人,时年十五。上使问其母,母曰:‘僧绰借面吊丧,非但今日。’”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乡人借面吊丧者,衍因托之。”

《后汉书·刘玄传》:“玄既即位,以李松为丞相,松弟汎为大司马,皆贵重。松为人短小,汎为人长大,时人语曰:‘李松借面吊丧,李汎借面吊丧。’”

故事东汉末期,文人祢衡恃才傲物,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一次有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就直言不讳地答道:“文若,可借面吊丧。”

例句此人成天板着面孔,这也看不惯,那也不行,其实没啥本事,这副嘴脸,可~。

借面吊丧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iàn), 面部,共9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同本义。

3.外表;表面。

4.部位;方面。

5.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6.当面。

读音(diào), 口部,共6画

1.(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2.同本义。

3.引申为慰问。

4.在牌戏中 。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5.提取。

6.落下。

读音(jiè), 亻部,共10画

1.(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借进。

3.借出。

4.帮助。

5.假托;借口。

6.凭借;依靠。

读音(sāng,sàng), 一部,共8画

1.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2.人的尸体、骨殖。

3.祸难。

4.服丧,持丧。

5.悲悼;伤悼。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同本义。

3.死去。

4.灭亡;失败。

5.忘记,忘掉。

借面吊丧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