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凤雏的意思
基本定义
“伏龙凤雏”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伏龙”和“凤雏”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潜伏的龙”和“幼小的凤凰”,形容有潜力的人才,特别是那些尚未充分展现其才能的年轻英雄或人才。它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将来有可能成就伟业的人。
成语来源
“伏龙凤雏”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有关。传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卧龙”(即诸葛亮自己)和“凤求凰”(即刘备的顾问)来寓意人才的潜力和重要性。因此,“伏龙”指代隐世的英雄或有潜力的人,而“凤雏”则象征年轻优秀的人才。
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伏龙凤雏”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
- 文学作品:作家在描写人物时,常用此成语来强调角色的潜力。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谈论某个年轻人的才华时可以使用。
- 演讲:在讨论人才培养和选拔时,演讲者可能会提到这个成语来强调年轻人才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才华横溢,真是伏龙凤雏,未来可期。
- 在这次比赛中,不少选手都是伏龙凤雏,值得我们关注。
- 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发现和培养那些伏龙凤雏,让他们早日成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英才辈出”:形容人才层出不穷,与“伏龙凤雏”相似,强调人才的潜力。
- “青出于蓝”:比喻后辈胜过前辈,也可用来形容潜力。
-
反义成语:
- “一无是处”:形容毫无优点,与“伏龙凤雏”形成对比。
- “老当益壮”:形容年纪大而精神依旧旺盛,强调成熟而非潜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龙”和“凤”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动物,分别代表着尊贵和美好。因此,“伏龙凤雏”不仅仅是对人才的赞美,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天赋和潜力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寻找和培养年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个成语在职场、教育等领域依然具有强烈的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伏龙凤雏”带给人一种希望和期待的情感,联想到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它激励人们关注和支持年轻人才的成长,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一位年轻的同事,他在项目中表现出色,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我曾在团队会议上提到他是我们团队的“伏龙凤雏”,鼓励大家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表达:
卧龙潜伏意未展,
凤雏翱翔待风来。
一朝腾飞成大器,
才子佳人共舞台。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amond in the rough”,意指未被打磨的钻石,形容潜力未被发掘的人才。这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对潜力和未来的期待。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伏龙凤雏”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那些具有潜力的人,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来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少有逸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备由是得亮,如得伏龙凤雏。”
《晋书·王导传》:“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尤能笼络当世英豪,如伏龙凤雏,皆为所用。”
《世说新语·赏誉》:“诸葛孔明,卧龙也;庞士元,凤雏也。”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指点时局,司马徽向他推荐说,这里有伏龙、凤雏都是识时务的俊杰。刘备急切问他们的名字,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就是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庞统的辅助
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伏龙凤雏成语接龙
伏龙凤雏字义分解
龙
雏
1.(形声。从隹(zhuī),刍声。本义:小鸡)。
2.同本义。
3.引申为幼禽。
4.幼小的动物。
5.幼儿。
凤
1.(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2.同本义。
3.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4.姓。
伏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