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

拼音

繁体以夷伐夷

用法"作定语;指借助外界力量"

近义词以夷治夷以夷攻夷以夷制夷

以夷伐夷的意思

基本定义:

“以夷伐夷”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夷”来攻击“夷”。在古代汉语中,“夷”通常指的是外族或敌人,成语的基本含义是用敌对势力的力量来对付敌对势力,即通过其中的一方来削弱或打击另一方。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特别是在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常常提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斗争和联盟策略。例如,《左传》中提到“以夷伐夷”是指通过与敌人结盟来削弱共同敌人,这一策略在当时的军事和政治中都有重要应用。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代小说或历史书籍中,常用此成语来描述战争策略或者政治斗争。
  2.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利用敌对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策略,例如在商业竞争中,借助对手的矛盾来获取利益。
  3. 演讲:在政治或军事演讲中,可能会涉及如何利用敌人的力量来达到战略目标。

示例句子:

  1. 在国际关系中,有些国家常常采取以夷伐夷的策略,通过支持敌对势力来削弱对手的力量。
  2.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有时候利用竞争对手的失误来反击,正是以夷伐夷的做法。
  3. 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以夷伐夷的手段成功地改变了战局。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对方的方法反击对方,强调反击的手段。
    • “借刀杀人”: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强调间接性。
  • 反义成语

    • “以德报怨”:用善良的品质来回报过错,强调宽容与和平的做法。
    • “自相残杀”:指同类之间相互斗争,强调内部的争斗而非外部的斗争。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常常面临外敌的威胁,国家之间的斗争和联盟是常态,因此“以夷伐夷”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与军事关系。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在商业竞争、国际关系等领域,这一策略依然适用,体现了灵活的应变能力。

情感与联想:

“以夷伐夷”让我联想到策略与智慧的运用。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能否灵活应对、抓住机会对最终结果至关重要。这种策略常常带有一定的阴谋色彩,给人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感觉。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借助竞争对手的失误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最终成功获得了市场份额。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以夷伐夷”的意义。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设想一个国家在面对强敌时,选择与敌对势力中的一个小国结盟,共同对抗更强大的敌人,最后成功地实现了反击,展现出“以夷伐夷”的智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divide and conquer”这一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通过分化敌人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策略思想上的相似性却十分明显。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以夷伐夷”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军事策略,也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灵活运用策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立场和行动,是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来源: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来源:-- 《后汉书·邓训传》

例句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国家之利,宜可听许。

以夷伐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í), 大部,共6画

1.(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3.旧时往往用以稱外囶或外囯人。

4.倚輩;同輩。

5.古囯名 。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6.平坦。

读音(fá), 亻部,共6画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3.砍伐。

4.讨伐,进攻。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败坏,损伤。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以夷伐夷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