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声色俱厉

拼音shēng

繁体聲色俱厲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近义词疾言厉色正颜厉色正言厉色声色并厉

反义词和颜悦色

声色俱厉的意思

基本定义

“声色俱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和色彩都很尖锐”。其基本含义是指言辞和态度都十分严厉,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批评或指责的态度非常强烈。

成语来源

“声色俱厉”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列传》,原文是:“声色俱厉,故能动人。”此成语反映了在古代,言辞和情感的表现对人们的影响力,强调了声音与表情的结合对说服力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下,“声色俱厉”可以用于:

  • 文学作品:描写角色在激烈争论中的态度,如小说中的对话。
  • 日常对话:形容朋友或同事在讨论中的强烈情感。
  • 演讲:演讲者在强调某一观点时,采用严厉的语气。

示例句子

  1. 在这次会议上,他对项目的进展表示声色俱厉,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问题。
  2. 老师在批评学生的错误时,声色俱厉,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紧张。
  3. 电影中的反派角色总是声色俱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声色俱厉”的同义成语可以是“言辞凶猛”,它们都表达了对某事的强烈批评,但“言辞凶猛”更侧重于言辞的激烈。
  • 反义成语

    • “和颜悦色”,表示态度温和、和蔼可亲,恰好与“声色俱厉”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有关。在现代社会,“声色俱厉”可以用来批评不负责任的行为或情况,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被认为是过于激烈或不成熟的表现。因此,理解它在不同场合的适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与联想

“声色俱厉”常常给人一种紧张、压迫的感觉,可能引发对权威和批评的联想。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往往意味着要传达一种不满或警示的情绪。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会议上使用“声色俱厉”来形容某位同事对项目进展的强烈批评。这样的表达帮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促使大家采取行动。

创造性使用

在一篇短诗中,我尝试融入“声色俱厉”:

山崩地裂声色俱厉,
怒涛拍岸如雷霆。
心中不平书千字,
只愿天公听我声。

通过诗歌,将这个成语的情感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harsh words”或“stern demeano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然而,英语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通常需要用多个词汇组合来传达相似的情感和语气。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声色俱厉”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态度的成语,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工具。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提高了我在语言学中的敏感性,帮助我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

来源:(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来源:-- 《晋书·明帝纪》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声色俱厉,左右皆惧。”

《后汉书·袁绍传》:“绍声色俱厉,左右皆惧。”

《汉书·王莽传》:“莽声色俱厉,群臣莫敢言。”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声色俱厉,左右皆惧。”

《左传·宣公十五年》:“声色俱厉,民莫敢犯。”

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例句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的程度。

声色俱厉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è,shǎi), 色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读音(shēng), 士部,共7画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读音(lì), 厂部,共5画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3.祸患;危险。

4.恶鬼。

5.疠,瘟疫,传染病。

6.河岸,水旁;边。

读音(jù), 亻部,共10画

1.(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同本义。

3.等同。

4.皆;全;都。

5.一起;一同。

声色俱厉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