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并厉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声色并厉”字面意思是声音和色彩都很强烈,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场面或气氛非常热烈、繁华。基本含义上,它可以指代那些在视觉和听觉上都非常吸引人的事物,往往带有一种炫耀或奢华的意味,强调外在的表现。
成语来源:
“声色并厉”出自《庄子》中的“声色并厉,非圣人之所为”。其中,声色指的是声音与色彩,这里主要用于形容表象的华丽与热闹。而“厉”字则有强烈、急迫的意思,整体上表明这种表象的强烈程度。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思想中对表面繁华的批判,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 文学作品:在描写盛大场面、华丽景象时,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吸引人注意的细节。
- 日常对话:在谈论某个活动或场合的热烈程度时,能够生动地表达出场景的气氛。
- 演讲:在演讲中使用,可以强调某个主题或观点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示例句子:
- 这场音乐会声色并厉,观众们都陶醉在美妙的旋律和璀璨的灯光中。
- 他举办的派对声色并厉,吸引了许多名流前来捧场。
- 这幅画声色并厉,展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声势浩大(强调气势和规模)、花团锦簇(形容花色繁多、景象美丽)。
- 反义成语:简朴无华(指简单而没有华丽的装饰)、冷冷清清(形容场面冷清、缺乏热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过于追求外在的繁华往往被视为一种浮躁的表现。因此,“声色并厉”不仅是对视觉和听觉的描绘,也是对内在修养的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消费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提醒人们关注内在价值。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繁华的都市生活,尽管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在的价值和真实的情感却可能被忽视。它引发我对生活的思考,如何在追求美好外表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个人应用:
在我的一次朋友聚会上,现场的音乐、灯光和装饰都非常豪华,大家都沉浸在这种声色并厉的氛围中。但我发现,尽管表面热闹,真正的交流却少之又少,反而让我思考如何在这样的场合中寻找更深层次的沟通。
创造性使用:
在春天的节日里,城市的街道上声色并厉,樱花的花瓣如雨般飘落,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庆祝生命的复苏。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ashy”或“glitzy”,用于形容事物的华丽和奢侈。这些词汇虽然有相似的意义,但往往缺乏“声色并厉”中对内在价值的反思。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声色并厉”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外在表象的描述,更是对内在修养的提醒。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来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来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引证: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声色并厉,力主严禁。”
《明史·海瑞传》:“瑞声色并厉,抗言直陈。”
《宋史·岳飞传》:“飞声色并厉,誓以死报。”
《晋书·王敦传》:“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制之。”
《后汉书·窦武传》:“武声色并厉,言辞激切。”
声色并厉成语接龙
声色并厉字义分解
色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并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1.(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同本义。
3.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4.兼并;并吞。
5.具备。
6.排除。
声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厉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3.祸患;危险。
4.恶鬼。
5.疠,瘟疫,传染病。
6.河岸,水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