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自厉的意思
基本定义
“发愤自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发愤”指激发内心的决心和斗志,“自厉”指自我警惕、自我激励。整体意思是指一个人为了追求目标而下定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
成语来源
“发愤自厉”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其中提到马援在面对困境时,发愤图强,自我激励以克服困难。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的奋斗精神密切相关,表现了古人对自我激励和努力进取的重视。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下,“发愤自厉”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团队或国家在面对困难时采取的积极态度。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奋斗精神;在演讲中,领导者可以用此成语激励团队;在日常对话中,朋友间也可以用来鼓励彼此。
示例句子
- 在经历了艰难的考试后,他发愤自厉,决心要在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 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李经理鼓励员工们要发愤自厉,共同努力实现公司的目标。
- 古人常常发愤自厉,以求得更高的成就。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自强不息”:强调自己努力和奋斗的精神。
- “奋发向上”:指努力向上进取的态度。
-
反义成语:
- “自甘堕落”:指自己放弃努力,沉沦于消极状态。
- “怨天尤人”:指对外界环境的不满,而不是自我反省和努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发愤自厉”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修身齐家的重视。现今社会,面对竞争和压力,人们越来越需要这种自我激励的精神,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情感与联想
“发愤自厉”常常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激励人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挫折。这种情感反应不仅体现在个人奋斗中,也在社会整体氛围中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力。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挑战。在这些时刻,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发愤自厉”,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逐步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发愤自厉”:
万水千山总是情,
发愤自厉逐梦行。
风雨兼程无所惧,
志在千里不言停。
这首诗表达了面对艰难险阻时,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的决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发愤自厉”的表达可以是“strive for excellence”或“self-motivated”,都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我激励的精神。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的价值观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发愤自厉”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心态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也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引导我们不断进步。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来源: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来源:-- 章炳麟《与刘揆一书》
引证: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发愤自厉,严禁鸦片。”
《明史·海瑞传》:“瑞发愤自厉,上疏极谏。”
《宋史·岳飞传》:“飞发愤自厉,誓以死报国。”
《后汉书·班超传》:“超发愤自厉,遂弃笔从戎。”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发愤自厉,悉发关中兵,欲以击汉。”
发愤自厉成语接龙
发愤自厉字义分解
自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愤
1.(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同本义。
3.充盈,旺盛。
4.愤怒;怨恨。同“忿”。
5.发,奋。
发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1.崩坏;停止。
厉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3.祸患;危险。
4.恶鬼。
5.疠,瘟疫,传染病。
6.河岸,水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