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zhuōfà,yīfànsān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拼音sānzhuōfànsān

繁体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

用法"作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捉发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来源: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来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引证

《后汉书·马援传》:“援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昔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天下授人者,亦犹市贾,愿得其良,岂可以不择而授之哉!’”

《汉书·张良传》:“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韩诗外传》卷三:“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故事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说:“你以前是鲁国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记你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àn), 饣部,共7画

1.(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2.同本义。

3.给人喂饭或喂牲口。

4.含。古代将米贝珠玉之类放入死者口中。

5.煮熟的谷类食物,多指米饭。

读音(mù), 氵部,共7画

1.(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2.同本义。

3.芟除。

4.水名。即中国山东省弥河。

读音(zhuō), 扌部,共10画

1.(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2.同本义。

3.又。

4.戏弄。

5.捡,拾。

6.找,趁。

读音(bǔ), 口部,共10画

1.(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2.吃食。

3.喂养。泛指禽兽喂养幼仔。

读音(tǔ,tù), 口部,共6画

1.(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同本义。

3.摆出,亮出 。武术用语。

4.姓。

读音(fā,fà), 又部,共5画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1.崩坏;停止。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