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词厉色的意思
严词厉色的全面分析
基本定义
“严词厉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严厉的言辞和严肃的表情。它通常用来形容说话者态度严厉、表情严肃,常常伴随着批评或警告的情绪。基本含义是指以较为强烈和严厉的方式表达观点或情感,强调了言辞的力度和表情的庄重。
成语来源
“严词厉色”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虽然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其产生与古代士人对言辞和礼仪的重视有关。在古代,言辞的严厉和表情的威严被视为对待他人的一种尊重和警示,尤其是在教育、政治和军事等领域中,严肃的态度是传达重要信息的必要条件。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作者可以通过角色的“严词厉色”来表现人物的权威或紧迫感。
- 日常对话:在家庭或职场中,当需要对某种行为进行批评或纠正时,可以用“严词厉色”来表达。
- 演讲:在公众演讲或会议中,演讲者可能会为了强调某个观点而采取“严词厉色”的方式,增加说服力。
示例句子
- 在会议上,经理以严词厉色警告团队,必须在下周之前完成项目。
- 老师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采取了严词厉色的态度,要求他们认真反思。
-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父母以严词厉色告诫孩子要努力学*。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严厉斥责”:同样表示对错误行为的严厉批评。
- “言辞犀利”:强调言辞尖锐、直接。
-
反义成语:
-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温和、面带笑容,表示友好。
- “轻声细语”:指说话时语气柔和、温柔。
这两组成语在情感强度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严厉的言辞和表情常常被视为一种威严和权威的象征,尤其是在教育、家庭和职场环境中。现代社会虽然更加提倡沟通的开放与平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危机管理或纪律维护,“严词厉色”仍然具有其重要性和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严词厉色”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压迫,可能让人感到不安或恐惧。这种情感反应也可能影响思维方式,使人更加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会议上,面对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的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不得不以“严词厉色”向团队成员传达了紧迫感,强调了遵守截止日期的重要性。这种方式虽然一开始引起了一些不适,但最终促使团队重新审视工作进度并采取了行动。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
严词厉色如冬霜,
冷酷无情不容旁。
唯有真心能解冻,
温情相待皆欢畅。
这种诗句展示了严厉与温情之间的对比,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stern words”或“harsh tone”来表达类似的情感和态度。这些表达在语境中同样强调了对某种行为的不满和警告,但可能缺乏汉语成语中的文化深度与情感层次。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严词厉色”的学*,可以看出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传达紧迫感和威严,同时也反映出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在日常沟通中,掌握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
来源: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来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细目,曰:‘古之大事,二曰戎。’于是以戚继光《练兵实纪》、《纪效新书》详究其变,附以己意,著《江宁府学军礼录》。其严词厉色,务以诚敬为本。”
《明史·海瑞传》:“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令时,即立志清丈,至是以钦差大臣奉命清查,益严词厉色,不避权贵。”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诗文皆本于理,而尤以文章名世,然其严词厉色,亦不稍假借。”
《后汉书·杨震传》:“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其严词厉色,皆此类也。”
例句:我~地拒绝了他。
严词厉色成语接龙
严词厉色字义分解
词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色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厉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3.祸患;危险。
4.恶鬼。
5.疠,瘟疫,传染病。
6.河岸,水旁;边。
严
1.同本义。
2.严厉;严肃。
3.紧密。
4.猛烈,严酷。
5.威严、威信。
6.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