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chéngdài

严惩不贷

拼音yánchéngdài

繁体嚴懲不貸

用法"作谓语;用于罪犯"

近义词绳之以法杀一儆百惩前毖后

反义词放任自流姑息养奸从轻发落从宽发落

严惩不贷的意思

基本定义

“严惩不贷”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于违法或不正当行为要严厉惩罚,绝不宽容。基本含义是强调对罪恶行为的强烈谴责和严格惩罚,彰显了对法律和道德的重视。

成语来源

“严惩不贷”来源于古代法律观念,强调对罪犯的惩罚不可宽恕。虽然确切的出处不易追溯,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法治观念的根深蒂固,尤其是儒家思想对社会秩序和道德的重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法律、政治、社会治理等语境中,以强调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常会用“严惩不贷”来形容对腐败、贪污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种不良行为的不满和坚决反对。

示例句子

  1. 政府表示对环境污染行为将“严惩不贷”,以保护生态环境。
  2. 对于校园欺凌,学校必须采取“严惩不贷”的态度,确保学生的安全。
  3. 在打击犯罪的过程中,警方始终保持“严惩不贷”的原则,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行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毫不留情、决不姑息、惩前毖后。它们都强调对错误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但“严惩不贷”更侧重于法律和制度的惩罚。
  • 反义成语:宽容大度、任由其发展、放任自流。这些成语则表达了对错误行为的放任和不予惩罚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和道德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严惩不贷”反映了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和对法律公正的期待。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这一成语的使用仍然广泛,特别是在反腐倡廉、打击犯罪等领域。

情感与联想

“严惩不贷”给人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安全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渴望。它也可能引发对法律严苛的担忧,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导致不公正的结果。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关于校园欺凌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应采取“严惩不贷”的态度来维护学校的安全。这种经历让我认识到,社会对不良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是保护每个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创造性使用

在现代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严惩不贷”:

在这片喧嚣的城市中,
法律的声音如雷贯耳,
对于罪恶的行为,
我们要严惩不贷,
让正义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zero tolerance”可以视为与“严惩不贷”相对应的表达,强调对某种行为的绝不宽容态度。不同文化中对法律和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普遍存在对不良行为的强烈反对。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严惩不贷”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更在于它传达了对正义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作为学者,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来源: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来源:--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法令严明,有罪必诛,严惩不贷。”

《后汉书·杨震传》:“法令严酷,有罪必诛,严惩不贷。”

《汉书·刑法志》:“刑罚必中,有罪不赦,严惩不贷。”

《史记·秦始皇本纪》:“法令严明,有罪必诛,严惩不贷。”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罪不赦,有恶不除,严惩不贷。”

例句一概不得擅自释放或纵令逃逸,违者~。

严惩不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i), 贝部,共9画

1.(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2.同本义。

3.借出钱财。

4.借入。

5.饶恕,宽恕。

读音(chéng), 心部,共12画

1.(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2.同本义。

3.处罚。

4.改定。

读音(yán), 一部,共7画

1.同本义。

2.严厉;严肃。

3.紧密。

4.猛烈,严酷。

5.威严、威信。

6.警戒。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严惩不贷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