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wén

粗通文墨

拼音tōngwén

繁体粗通文墨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文化水平"

反义词学富五车倚马可待

粗通文墨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粗通文墨”由“粗通”和“文墨”两个部分组成。“粗通”意指大致了解或掌握,形容掌握得不够深入;“文墨”则指的是文学和书写的技巧。整体来看,“粗通文墨”指的是对文学和书写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精通,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较为浅显。

成语来源

“粗通文墨”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更多是一个通用的描述,常在古代文人的交流中被使用,以示谦逊或表达对某人知识水平的客观评价。它反映了古代对文人素养的普遍重视,在古代社会中,文才被视为重要的社交资本。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1. 文学作品:在描述某个角色的知识水平时,可能会提到他“粗通文墨”,以此来衬托其局限性。
  2. 日常对话:在与朋友讨论某人的写作能力时,可以用“粗通文墨”来形容其不够精湛。
  3.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用此成语来自谦,表示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还有待提高。

示例句子

  1. 他虽然粗通文墨,但写的诗句却颇具风味。
  2. 这位年轻的学者在学术上尚属粗通文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老师评价学生时说:“你虽然粗通文墨,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有所成就。”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浅尝辄止:形容对某事物只进行表面性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研究。
    • 略知一二:形容对某一领域有一点点了解,但不够全面。
  • 反义成语

    • 精通文墨:形容在文学和书写方面有深厚的造诣。
    • 博学多才:指知识广博,才能多样。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被寄予厚望,文化素养是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粗通文墨”反映了对文人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文学才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对文才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但该成语依然适用于评价个人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在学术和艺术领域。

情感与联想

“粗通文墨”让我联想到在学*和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它提醒我,不论在何种领域,知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积累与深化。这个成语也让我意识到,谦逊和自知之明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

个人应用

在写作过程中,我常常会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尚有不足,因此我会用“粗通文墨”来形容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自我认知激励我不断学*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笔端轻描粗通文墨,
字里行间藏匿真情。
欲问君心何所向,
请教明月伴星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uperficially knowledgeable”,同样指的是对某一领域有表面的了解。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但其语境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粗通文墨”的分析,我认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在学和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对文化背景的理解。这个成语提醒我,最重要的是保持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来源: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来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

粗通文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ōng,tòng), 辶部,共10画

1.(形声。从辵(chuò),甬(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同本义。

3.通往。

4.传递;传达。

5.沟通;接通。

6.往来友好。

读音(cū), 米部,共11画

1.(形声。从米,且声。本义:糙米)。

2.同本义。

3.粗粮。

4.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5.不精,粗糙。

6.粗疏;粗略。

读音(wén), 文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读音(mò), 土部,共15画

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同本义。

3.指诗文或书画。

4.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5.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6.绳索。

粗通文墨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