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马可待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倚马可待”的字面意思是“靠着马就可以等候见到人”,引申义为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出众,随时能够口述出一篇文章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它强调的是一种即兴的表达能力和机智。
成语来源:
“倚马可待”源自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与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和文学家曹操有关。传说曹操曾向他的门徒询问一个问题,门徒无法回答。曹操便说:“倚马可待。”意思是只要有才华的人在场,随时可以就此发言。这个成语因此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迅速且有条理地表达思想的人。
使用场景:
“倚马可待”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辩论等场合,尤其适合形容某人在临场发挥时的才华。例如,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某位专家能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分享深刻见解时,可以说“他的表现真是倚马可待”。在日常对话中,朋友间可以用来夸赞彼此的机智。
示例句子:
- 在课堂讨论中:小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真是倚马可待,令人刮目相看。
- 在演讲中:作为一名优秀的辩手,她总能倚马可待,迅速反驳对方的观点。
- 在文学创作中:这位作家倚马可待,随时都能写出动人心弦的故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能言善辩:形容口才极佳,善于辩论。
- 口若悬河:形容说话流利,滔滔不绝。
反义成语:
- 哑口无言:形容说不出话,无法回答。
- 言之无物:形容所说的话空洞无物,没有实质内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口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才能,尤其在文人和政治家中更为显著。“倚马可待”体现了对即兴表达能力的崇尚。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但口才依然在公众演讲、职场沟通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自信表达的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敏捷让我感到钦佩。它也提醒我在沟通中要更加注重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自己的即兴反应能力。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被要求临时发言,虽然心中紧张,但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尽量运用“倚马可待”的精神,最终能够顺利表达我的观点。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尝试将“倚马可待”融入如下句子:
倚马待风起,笔锋如电掣。
口吐莲花语,智慧随心泄。
这表达了在灵感涌现时,迅速而流畅的表达能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o think on one’s feet”,意指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思考并作出反应。虽然两者表达的情境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机智和应变能力。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倚马可待”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口才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表达的清晰度。在今后的学和交流中,我会努力践行这一点。
来源: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来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吴锡麒》:“锡麒工诗,尤长骈体,与邵齐焘、洪亮吉齐名,时称‘倚马可待’。”
《宋史·岳珂传》:“珂读书敏速,日数千言,尝就席上赋诗,倚马立就。”
《新唐书·李邕传》:“邕少知名,文高气逸,时谓‘倚马可待’。”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尤工草隶,当时目为‘倚马可待’。”
《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故事: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例句:请日试万言,~。
倚马可待成语接龙
倚马可待字义分解
马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待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可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倚
1.(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同本义。
3.依靠;依赖。
4.拄。
5.依照,合着。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