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诸笔墨的意思
成语分析:形诸笔墨
基本定义:
“形诸笔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通过笔墨(书写或绘画)来表达某种形象或思想。基本含义是用文字或图画将某种事物或情感表现出来,强调了表达的方式。
成语来源:
“形诸笔墨”来源于古代文人对书写与绘画艺术的重视,代表了文化传承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可以看出它与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求密切相关,强调通过书法、绘画将思想和情感具象化。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诗词或散文中,作家可能会使用“形诸笔墨”来强调自己对某种情感或风景的描绘。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写作时,可以提到“形诸笔墨”来表达如何将想法具体化。
- 演讲:在讲座或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说明表达的必要性和方式。
示例句子:
- 他的画作总是能将复杂的情感形诸笔墨,令人感同身受。
-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将他的思考形诸笔墨。
- 她的诗歌能够把简单的生活景象形诸笔墨,展现出深邃的哲理。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言之成理”:强调用语言表达出合理的道理。
- “纸上谈兵”:虽然强调的是空谈,但也涉及到书写的表达。
-
反义成语:
- “空口无凭”:表示没有实质的证据或表达。
- “不着边际”:形容说话或写作没有中心,无法表达清楚的思想。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文人墨客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理。因此,“形诸笔墨”不仅反映了个人才情的展现,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尽管表达方式多样,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强调书面表达的价值。
情感与联想:
“形诸笔墨”让我联想到创作的激情与灵感的流动。在写作或绘画时,那种将内心世界具象化的过程是令人振奋的,它引发了对艺术表达的热爱和向往。
个人应用: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常常试图将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形诸笔墨”来记录,无论是日记还是短文,努力让每一个细节都有生动的表达。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春风拂柳新芽绿, 形诸笔墨意自生。 轻描淡写皆成韵, 心中所想具象情。”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express in words”或“put into writing”,但没有直接的成语对应。不同文化中对艺术表达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强调表达的必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形诸笔墨”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与艺术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中,能够将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是沟通的基础,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与表达中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来源: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来源:-- 鲁迅《的“关”》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纪昀》:“昀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抉奥提纲,溯源彻委。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考据精确,理必求当,词必求达,虽小说家言,要其法律谨严,实与公谷穀梁汉学诸传注埒。形诸笔墨,则物无遁形;验之目前,则心不期而自得。”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以博洽冠一时,著述之富,推为第一。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形诸笔墨,则物无遁形;验之目前,则心不期而自得。”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形诸笔墨,则物无遁形;验之目前,则心不期而自得。”
《唐诗纪事·李白》:“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故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今太白乡有太白祠。杜子美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也。”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形诸笔墨,则物无遁形;验之目前,则心不期而自得。”
例句:但若~,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形诸笔墨成语接龙
形诸笔墨字义分解
诸
1.(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2.众;各。
3.又。
4.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5.作定语,相当于“其”。
6.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笔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形
1.同本义。
2.形体,实体。
3.容色,容貌。
4.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5.情势,形势。
6.模型。
墨
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同本义。
3.指诗文或书画。
4.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5.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6.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