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形于辞色

拼音xíng

繁体形於辭色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形于颜色形于言色

形于辞色的意思

成语“形于辞色”的全面分析

基本定义

“形于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表现在言辞和面色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情感、态度或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言语和表情显露出来。通常用来强调情绪或意图的明显性。

成语来源

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中。孔子在书中提到人际交往中,情感和态度常通过言辞和面色来传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观念被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所引用和发展。

使用场景

“形于辞色”常用在以下几种场景:

  1. 文学作品:作家通过对人物言辞和面色的描写,传达其内心世界。
  2. 日常对话:形容某人情绪明显,比如说“他对这个消息的反应,真是形于辞色”。
  3. 演讲:演讲者通过语气和表情来影响听众的情绪,常常会提到“形于辞色”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在他的讲演中,激情四溢,情感形于辞色,让听众倍感振奋。
  2. 看到她的面色,我就知道她心中有事,情绪早已形于辞色。
  3. 那幅画作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形于辞色,令人动容。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显而易见”:形容某事非常明显,容易被看出。
    • “一目了然”:形容事情非常清楚,容易理解。
  • 反义成语

    • “深藏不露”:形容内心的想法或情感不易被他人察觉。
    • “隐而不显”:指不明显,隐藏自己的情感或想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形于辞色”在**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强调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依赖于非语言的交流,面色和言辞是情感的直接反映。在现代社会,尽管沟通方式多样化,但人们仍然重视这种情感的直观传达,尤其在公共演讲和人际交往中。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注意他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言辞和面色传达情感,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责任。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形于辞色”经常提醒我在与他人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例如,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发现自己的紧张情绪通过言辞和面色传达给了同事们,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误解。这让我意识到控制情绪和外在表现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写:

月下独坐思无尽,
微风拂面意自明。
言辞未出心已现,
形于辞色露真情。

这首小诗通过描绘月光和微风,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体现了成语的内涵。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show one's true colors”,意思是显露出真实的本性或情感。虽然两者表达的方式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情感和态度的外在表现。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形于辞色”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情感表达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中,善于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将使我的交流更加有效和和谐。

来源: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来源:-- 《晋书·何无忌传》

引证

《隋书·文学传·王贞》:“贞善属文,工草隶,独步当时,莫与为比。”

《南史·萧子显传》:“子显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

《晋书·王沈传》:“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喜愠之容,少见于色;进退周旋,有礼之则。”

《后汉书·何敞传》:“忠臣忧国,事无不形,见有道德,不敢不谏。”

形于辞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í), 辛部,共13画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读音(sè,shǎi), 色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读音(xíng), 彡部,共7画

1.同本义。

2.形体,实体。

3.容色,容貌。

4.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5.情势,形势。

6.模型。

读音(yú), 二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形于辞色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