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gshīwènzuì

兴师问罪

拼音xīngshīwènzuì

繁体興師問罪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斥责对方的过失"

近义词鸣鼓而攻大张挞伐兴师见罪

反义词负荆请罪

兴师问罪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兴师问罪”字面意思是“派兵兴师,询问罪责”。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出征讨伐敌人或对某人进行审问、追究责任,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个行为或**表示强烈的不满,要求对方解释或承担责任。

成语来源

“兴师问罪”源于**古代的军事文化和政治传统。历史上,许多朝代在处理叛乱或不法行为时,常常采取军事手段来维护权威。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不明确,但它可以与《左传》等古代典籍中的相关记载联系起来,反映出古代社会对权力和责任的重视。

使用场景

“兴师问罪”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种行为的不满和追责。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于表现冲突和对抗的情节。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批评某种不当行为,传达对责任的追究。在演讲中,可能用来强调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政策的质疑。

示例句子

  1. 经过调查,领导决定兴师问罪,要求相关部门对此**作出解释。
  2. 他在会上兴师问罪,指责对方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团队的合作。
  3. 这次事故的发生,必然要兴师问罪,找出责任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追根究底:指追究事情的根源和本质,与“兴师问罪”都有追责的意思。
  • 讨伐不法:强调对不法行为的追究和惩罚。

反义成语:

  • 和气生财:强调和谐、和平的解决问题,与“兴师问罪”的对抗性质相反。
  • 不计前嫌:指不追究过去的恩怨,与追责的含义相对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权力和责任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成语“兴师问罪”体现了对不当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责任的诉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企业管理、法律追责等领域,强调透明度和责任感。

情感与联想

“兴师问罪”带给人一种严肃和紧迫的感觉,常常与愤怒、不满和责任感相关联。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当行为时,不能沉默,而是要积极追究,要求解释和承担责任。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由于某位成员的失误导致了重大损失,团队领导在会议上兴师问罪,要求该成员详细说明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这个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在团队中保持沟通与透明的必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兴师问罪”:

风起云涌战鼓雷,
兴师问罪问何妨。
只愿清明天下治,
不负良心诉心肠。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call to account”,强调追究责任。不同文化在处理责任和权力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在西方社会,往往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而在**文化中,集体和权威往往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兴师问罪”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社会责任和正义感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让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同时,它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于追责,维护公正。

来源: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来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光弼兴师问罪于安禄山。”

《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兴师问罪于公孙瓒。”

《汉书·王莽传》:“莽乃兴师问罪于匈奴。”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兴师问罪于齐。”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兴师问罪于虞。”

例句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的。

兴师问罪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èn), 门部,共6画

1.(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同本义。

3.访问。

4.责问。

5.问候;慰问。

6.过问。

读音(zuì), 罒部,共13画

1.(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同本义。

3.罪人。

4.过失;错误。

5.刑罚。

6.捕鱼竹网。

读音(shī), 巾部,共6画

1.(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3.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泛指军队。

5.军师。

6.民众,徒众。

读音(xīng,xìng), 八部,共6画

1.(会意。从舁,从同。舁(yú),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2.同本义。

3.使兴盛;流行。

4.又。

5.又。

6.开始办理;创办 。

1.兴致,情趣。

2.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3.情欲。

4.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5.喜欢;喜爱。

兴师问罪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