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的意思
不闻不问
基本定义
“不闻不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不听到,也不询问”。它的基本含义是对某事物漠不关心,不想了解或不愿意参与。这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冷漠,或者对周围事务缺乏关注。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史记》和《左传》中都有类似的用法。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观察,表示对事情的不关注与不介入。其具体来源可能并不明确,但它传达的态度与古代的忠诚与责任感相对立。
使用场景
“不闻不问”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常用来描写人物性格,如一个官员对民生疾苦的冷漠态度。
- 日常对话:可以用于朋友间的聊天,形容某人对时事的不关心。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可以用来批评社会对某些问题的忽视,比如环境问题。
示例句子
-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他竟然选择了不闻不问,实在令人失望。
-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是父母的不闻不问,而是要给予更多关心。
- 社会上许多问题的存在,往往是因为我们大家都选择了不闻不问。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置身事外、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对事物缺乏关注或参与的态度。
- 反义成语:关心则乱、积极参与、热心帮助。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对事物的关注与参与,体现了不同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关心他人和社会责任是被高度强调的价值观。因此,“不闻不问”在文化背景中常常带有负面色彩,表示一种逃避责任的态度。在现代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不要对不公正现象熟视无睹。
情感与联想
“不闻不问”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失望与无奈,尤其是在面对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时。这种态度会让人联想到对责任的逃避与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对社会热议的环保问题表现出不闻不问的态度。每当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时,他总是显得心不在焉,甚至表示不想去了解。我尝试通过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数据来引起他的关注,结果他渐渐开始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不闻不问”:
月明点滴浮云间,
人间百态皆可见。
若是心中无挂碍,
何必不闻不问闲。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宁静,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同时也隐含着对不闻不问的反思。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turning a blind eye”或“not caring”可以被视为与“不闻不问”相似的表达。这些短语同样传达了对某些事情的漠视与不关注,但在使用时可能没有中文中那种文化背景的负面评价。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不闻不问”的分析,我深刻理解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态度的描述,更是对社会责任与个体关怀的提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准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参与,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丢了一个太守,也就不闻不问,焉有是理。
来源:--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六回
引证:
《明史·海瑞传》:“世宗闻之,不闻不问。”
《宋史·岳飞传》:“高宗闻之,不闻不问。”
《资治通鉴·唐纪》:“帝闻之,不闻不问。”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不闻不问。”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不闻不问。”
例句: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也是使病缠绵之道。
不闻不问成语接龙
不闻不问字义分解
闻
1.(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同本义。
3.听说;知道。
4.传布,传扬。
5.闻名,出名。
6.嗅;嗅到。
问
1.(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同本义。
3.访问。
4.责问。
5.问候;慰问。
6.过问。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