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心骇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目瞪心骇”由“目”、“瞪”、“心”、“骇”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眼睛睁得大大的,心里感到震惊,形容看到某种令人震惊或惊讶的事情时的反应。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因惊讶、恐惧或震撼而愣住、失去反应的状态。
成语来源:
“目瞪心骇”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对于人类情感与生理反应的细腻观察。类似的表达在古典文学中常见,描述对突发的震惊与无措。它可能源于对自然现象或人际关系中突发状况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情感和反应的深刻理解。
使用场景:
“目瞪心骇”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 日常对话:当朋友分享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闻时,可以说:“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目瞪心骇。”
- 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在面对突发**时的反应时,作者可以使用此成语来增强情感的共鸣。
- 演讲:在演讲中提到某些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或**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听众的情感反应。
示例句子:
- 昨天晚上我看到一条新闻,目瞪心骇,简直不敢相信。
- 看到那幅惊人的画作,他一时间目瞪心骇,无法自拔。
-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所有的游客目瞪心骇,纷纷寻找避难所。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目瞪口呆、惊愕失色、瞠目结舌。它们都有形容震惊、愣住的意思,但“目瞪口呆”更强调无言以对,而“瞠目结舌”则突出说不出话的状态。
- 反义成语: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反映出一种镇静自若的态度,与惊愕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目瞪心骇”在文化中体现了人们对突发的高度敏感和情感反应。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常常面临大量令人震惊的消息,因此这一成语的使用依然广泛,反映了现代生活中的心理状态。
情感与联想:
听到“目瞪心骇”这个成语时,常会联想到自己曾经历的那些让人震惊的时刻,如意外的好消息或坏消息。这种情感反应使得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影响着语言表达的深度与丰富性。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派对上遇到一个朋友,他突然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心骇的决定——他将出国留学。那一刻,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而又惊讶,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真实含义。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 “她慢慢推开那扇门,眼前的景象让她目瞪心骇——那是她从未想过的秘密花园,绚丽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dumbfounded”或“stunned”,它们都可以用来形容因惊讶而愣住的状态。虽然表达方式和具体使用场合有所不同,但在情感体验上有类似之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目瞪心骇”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情感反应。在日常交流中,适时地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沟通的效果。
来源: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来源:-- 《轰天雷》第十回
引证: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曹操见状,目瞪心骇,心中大惊。”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听了,目瞪心骇,一时无言。”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状,目瞪心骇,惊惧不已。”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听了,目瞪心骇,不知所措。”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目瞪心骇,半晌说不出话来。”
目瞪心骇成语接龙
目瞪心骇字义分解
骇
1.(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骇;惊诧;惊动。
4.震动。
5.突发;兴起。
6.惊扰;骚动。
瞪
1.睁大眼睛直视。
2.用力睁大。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