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聩振聋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启聩振聋”由四个字组成,其中“启”意为打开、开启;“聩”指耳朵聋;“振”有振动、激励的意思;“聋”则是指听不见。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开启耳聋,振动耳朵”,比喻用启发和激励的方式让人明白道理或领悟真相。基本含义上,它强调通过教育或启示,使人们从无知或闭塞中觉醒。
成语来源
“启聩振聋”出自《庄子·外物》,文中提到“夫聋者,非无耳;聩者,非无目”,意在说明人们的感知能力并不缺失,而是由于心灵的麻木或无知,导致无法领悟。在古代哲学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人类认知的关注,强调启发的必要性。
使用场景
“启聩振聋”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描述一个角色通过某种启示获得觉悟。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时,鼓励对方多思考、深入理解某个问题。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通过实例和道理启发听众的思考,帮助他们开拓视野。
示例句子
- 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启聩振聋,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聩振聋,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
- 他的演讲犹如一剂良药,启聩振聋,唤醒了在场观众的思维。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开蒙启智:指启发人的智慧和思维,强调教育和启发的重要性。
- 触动心弦:指引发内心的感动或思考,侧重情感的触动。
-
反义成语:
- 视而不见:形容明明看到了,却故意不去关注,强调无知或漠视。
- 充耳不闻:形容对外界的声音和意见置若罔闻,表示拒绝接受。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成语“启聩振聋”不仅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和启发的重要性,还反映了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无知的厌恶。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接受新知识。
情感与联想
“启聩振聋”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我在面对困惑时思考和探索。它让我联想到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如何通过学*和反思来提升自我。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对某个学科的误解而感到沮丧,后来通过老师的启发和自己的努力,我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启聩振聋”的价值,也让我更加重视与他人的交流和学。
创造性使用
在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年轻的书生,他常常埋头苦读,却对人生的真谛一无所知。一位智者来到村庄,见他如此,便对他说:“小子,启聩振聋,书本之外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书生跟随智者游历四方,最终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启发”可以用“enlighten”来表达,意指使某人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虽然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知识传播和思维启发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启聩振聋”的学,我认识到启发和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学和交流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思考,勇于接受新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表达的准确性,也能丰富语言的文化内涵。
来源:居德善俗,启聩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来源:-- 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二·赵翼》:“翼以博学启聩振聋,为世所宗。”
《清史稿·文苑传一·纪昀》:“昀以博学启聩振聋,为世所重。”
《明史·文苑传二·杨慎》:“慎以博学启聩振聋,为世所宗。”
《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庭坚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黄苏’,然庭坚之诗深得风雅之旨,自成一家,启聩振聋,为后学所宗。”
《晋书·王导传》:“导以经术启聩振聋,为世所重。”
例句: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的工作。
启聩振聋成语接龙
启聩振聋字义分解
聩
1.先天性耳聋。后泛指耳聋。
2.昏聩,不明事理。
聋
振
1.(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同本义。
3.挽救;救治。
4.抖动;摇动。
5.举起;挥动。
6.震憾;震惊。
启
1.(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pū)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2.同本义。
3.经传皆作“啟”。
4.启发;教育。
5.出发;起程。
6.开拓;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