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shuòxué

通儒硕学

拼音tōngshuòxué

繁体通儒碩學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通儒达识通儒达士

通儒硕学的意思

基本定义

“通儒硕学”这个成语由“通儒”和“硕学”两个部分组成。“通儒”指的是博学多才的儒者,通晓儒家经典;“硕学”则是指学识渊博,学术成就显著。整体来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儒学方面的学识非常深厚,能够广泛地理解和吸收各种知识。

成语来源

“通儒硕学”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然而其构成的两个词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主导的哲学流派,强调道德、礼仪和教育的重要性。“通儒”可追溯至古代对学者的称谓,而“硕学”则常用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的学者,反映了古代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学术领域尤其是儒学方面有深厚造诣的人。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比如描述一位智者的形象,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例如朋友间讨论某位学者时使用。此外,在演讲和学术讨论中,用“通儒硕学”来形容一位演讲者的学识同样合适。

示例句子

  1. 他是一位通儒硕学的学者,博览群书,深得学生们的敬仰。
  2. 在这次会议上,几位通儒硕学的专家为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3. 他的通儒硕学使他在学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尊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博学多才:形容学识非常丰富,才能多方面。
  • 学富五车:形容学识非常丰富,能装下许多书籍。

反义成语

  • 无知无识:形容没有知识和见识。
  • 粗通文墨:指对文学知识了解不深,表面了解而已。

这些成语在含义上有所不同,例如“博学多才”强调的是多才多艺,而“通儒硕学”更侧重于对儒学的精深理解。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与地位、道德密切相关,通儒硕学的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现代社会中,尽管科技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变得更加重要,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仍然存在,尤其在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这个成语仍然适用。

情感与联想

“通儒硕学”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士人,他们通过学*和读书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地位。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

个人应用

我在学校的学*中,常常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讨论文学或历史时,能够引用“通儒硕学”来形容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或学者,会让我的表达更有分量。此外,在写作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深度。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描写求知渴望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书海无涯寻硕学,
通儒光辉照心间。
一卷在手千古梦,
学问如星点点繁。

这首诗通过运用“通儒硕学”来表达求知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erudite”,同样指博学多才的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反映了对知识的重视。在许多文化中,知识分子往往受到尊重,这种价值观是相通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通儒硕学”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对知识的赞美,也是对学和教育的重视。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自我修养。

来源: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来源:--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

例句《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部下,~,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通儒硕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ōng,tòng), 辶部,共10画

1.(形声。从辵(chuò),甬(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同本义。

3.通往。

4.传递;传达。

5.沟通;接通。

6.往来友好。

读音(shuò), 石部,共11画

1.(形声。从页(xié),石声。页,头。本义:头大)。

2.同本义。

3.引申为大。

4.比喻坚固。

5.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

读音(xué), 子部,共8画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读音(rú), 亻部,共16画

1.(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3.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4.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5.懦弱。

6.愚昧无知的。

通儒硕学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