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引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也。少有文武才略,好学不倦,尤明《春秋》、《左氏传》。及长,以父任为郎,稍迁至中郎将。时黄巾贼起,嵩与朱儁共讨之。儁曰:‘今贼众我寡,难以力敌,当以计取之。’乃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诈为官军,贼见之,以为真官军至,遂溃。”
《资治通鉴·汉纪》:“陈胜,字涉,阳城人也。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陈胜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汉书·陈胜项籍传》:“陈胜,字涉,阳城人也。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陈胜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成语接龙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字义分解
竿
1.(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2.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3.竹简。
4.计算长状物的单位,竹一根为一竿。
5.方言。用于抽旱烟。
6.以竿悬挂。
木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同本义。
3.木料,木材。
4.树叶。
5.棺材。
6.某些木制的器物。
旗
1.同本义。
2.泛指各种旗帜。
3.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4.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5.号令。
斩
1.(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2.同本义。
3.砍;砍断。
4.断绝。
5.剪裁,特指丧服不缉下边。
6.用同“眨”。眼睛一睁一闭。
揭
1.标志。
2.揭揭。
3.修长的样子。
兵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
为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