刿心怵目的意思
基本定义
“刿心怵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割心让人惊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情极其惨烈或震撼,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也可以用来形容痛苦或悲惨的经历。
成语来源
“刿心怵目”源自《左传》,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中描述了一个人为了拯救自己的父亲而割掉自己的心脏,表现出他对父亲的极深情感与痛苦。这个成语反映了人类在极端情况下的情感和内心挣扎。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刿心怵目”可以用来描述悲剧、痛苦的经历,或是令人震惊的事情。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写战争的惨烈;在日常对话中,可以形容某个令人心痛的新闻;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看到那场车祸的现场,真是刿心怵目,让人无法直视。
- 他的故事充满了刿心怵目的细节,令人感到无比心痛。
- 这部电影虽然精彩,但情节太过刿心怵目,观看后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惨不忍睹”:形容悲惨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 “痛心疾首”:形容非常痛心,心里极为难受。
-
反义成语:
- “心旷神怡”:形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轻松愉快”:形容心情轻松,没有压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刿心怵目”在**文化中强调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常常与人道主义、悲剧和牺牲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但这种深刻的情感依然能够引起共鸣,尤其是在面对社会悲剧或人道危机时。
情感与联想
“刿心怵目”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人类在绝境中展现出的脆弱与坚韧。在面对重大悲剧时,这种情感的冲击往往会引发深思,让人反思生命的脆弱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目睹一场突发的自然灾害,看到人们失去家园、亲人,心中感到极为痛苦。那一刻,刿心怵目的感觉油然而生,提醒我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公益。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那场无情的战争中,士兵们的眼神如同刿心怵目,仿佛每一次的炮火都在割裂他们的灵魂,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痕。”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刿心怵目”的表达可能是“heart-wrenching”或“soul-crushing”,这些词汇同样用来描述让人感到极为痛苦和震撼的经历。虽然各个文化对痛苦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的共通性使得这种表达在任何语言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刿心怵目”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与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意用词,努力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与体验。
来源:狄平子以所著《平等阁笔记》见寄,记述两年来都中近事,字字令人刿心怵目。
来源:--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七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见绍,怒目而视,曰:‘汝何为者?’绍曰:‘吾为袁绍,何为者?’操曰:‘汝刿心怵目,吾必破汝!’”
《后汉书·袁绍传》:“绍见曹操,怒目而视,曰:‘汝何为者?’曹操曰:‘吾为曹操,何为者?’绍曰:‘汝刿心怵目,吾必灭汝!’”
《汉书·王莽传》:“莽见汉王,怒目而视,曰:‘汝何为者?’汉王曰:‘吾为汉王,何为者?’莽曰:‘汝刿心怵目,吾必诛汝!’”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见郑伯,怒目而视,曰:‘汝何为者?’郑伯曰:‘吾为郑伯,何为者?’晋侯曰:‘汝刿心怵目,吾必伐汝!’”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汉王,怒目而视,曰:‘汝何为者?’汉王曰:‘吾为汉王,何为者?’项王曰:‘汝刿心怵目,吾必杀汝!’”
刿心怵目成语接龙
刿心怵目字义分解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怵
1.(形声。从心,术声。本义:恐惧,害怕)。
2.同本义。
3.伤心。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刿
1.(形声。从刀,岁声。本义:刺伤,划伤)。
2.割开,切口。
3.(huì)。聚合,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