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目而视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怒目而视”的字面意思是用愤怒的目光盯着某人或某物。基本含义则是表达一种愤怒、严厉的态度,通常用于形容因不满或愤怒而盯着某个对象,传达出一种威严和不满的情绪。
成语来源
“怒目而视”出自《左传》,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一部分。《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其中对人们的情感和行为有着细腻的描写。这个成语表明在面对不满或愤怒的情境时,目光的表达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使用场景
“怒目而视”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以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尤其是在冲突或对峙的场景中。此外,在日常对话中,当人们谈论某人因不满而给出的威严目光时,也会使用这个成语。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强烈反对态度。
示例句子
- 当他看到那位欺负他的同学时,愤怒地怒目而视,令对方感到心虚。
- 老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怒目而视,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感受到老师的严厉。
- 在那场辩论中,双方代表都怒目而视,气氛紧张至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怒形于色”:指愤怒的情绪通过脸色表现出来,语义上与“怒目而视”相近。
- “目光如炬”:形容目光猛烈,含有愤怒和严厉的情感。
反义成语:
- “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态度温和,与“怒目而视”形成鲜明对比。
- “笑脸相迎”:形容热情友好地接待他人,与愤怒目光截然不同。
文化与社会背景
“怒目而视”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一种表现威严和不满的方式。在古代,目光可以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权威,尤其是在家长、老师、领导等权威人物面前。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通过目光表达愤怒的方式依然存在,尤其在职场和家庭中。
情感与联想
“怒目而视”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恐惧或敬畏。这样的目光往往会让人感到压力,甚至会引发对抗的情绪。这种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情感冲突,对我表达情感时的用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学校里遇到过因不满而“怒目而视”的情景。一次课堂上,有同学在我演讲时频频打断,我愤怒地用目光瞪着他,结果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最终停止了干扰。这让我明白了目光传递情感的力量。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风故事中,可以这样描绘一个场景: “月光如水,映照在古老的庭院中。她站在门口,怒目而视,仿佛那黑暗中隐藏着的秘密将被她一眼看穿。夜风轻拂,她的心中燃起无尽的愤怒与不甘,誓言不再沉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怒目而视”相近的表达是“to glare at someone”,其含义相似,都是通过目光传达愤怒或不满。但在不同文化中,具体的表达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视为无礼,而在其他文化中,则是表达自信和强硬态度的方式。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怒目而视”的分析,我深刻理解了目光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冲突和不满时,明白了非语言沟通的力量。在日常交流中,我会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敬业怒目而视,曰:‘汝等欲反耶!’”
《后汉书·袁绍传》:“绍怒目而视,曰:‘吾岂畏汝乎!’”
《汉书·王莽传》:“莽怒目而视,曰:‘天下岂有此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怒目而视,曰:‘寡人虽不德,何至于此!’”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目而视,曰:‘竖子不足与谋!’”
例句:太后~,别了三思回宫,便传旨宣归义王陈硕贞入朝,将前事与她说了。
怒目而视成语接龙
怒目而视字义分解
视
1.(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同本义。
3.考察,察看,审察。
4.治理,处理。
5.看待。
6.向…表示。
而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怒
1.(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同本义。
3.又。
4.谴责。
5.奋起;奋发。
6.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