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有词的意思
基本定义
“振振有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说话时态度坚定、言辞恳切,言之凿凿。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在表达观点时,言之有据,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信和坚定。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句为“振振有词,然则无道”。它的背景与古代的辩论和论述有关,强调了说理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那些在辩论或表达时,言辞流畅、逻辑严密的人。
使用场景
“振振有词”常用于各种场合,如: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描绘某个角色在辩论时的气势和自信。
- 日常对话:形容朋友在争论某个话题时,表现出坚定的态度。
- 演讲:用于评价演讲者的表现,称赞其在台上表现出的自信与条理。
示例句子
- 他在会议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表现得振振有词,让大家对他的方案充满信心。
- 虽然他的观点受到质疑,但他依然振振有词,毫不退缩。
- 在辩论赛中,她的表现振振有词,赢得了评委们的认可。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口若悬河:形容说话流利,滔滔不绝。
- 信口雌黄:形容说话不负责任,随意捏造。
-
反义成语:
- 无言以对:形容无法回答或反驳。
- 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流利,不顺畅。
同义成语强调口才的流利,而反义成语则强调表达的困难与无能。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言辞的力量被高度重视,振振有词不仅是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公共演讲和辩论中,能够振振有词地表达观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常常能够赢得听众的信任。
情感与联想
“振振有词”让我联想到一种自信和坚定的姿态,特别是在面对质疑和挑战时。它传达出一种力量感,给人以鼓舞,激励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也能自信满满。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的一个辩论活动中,我曾感受到“振振有词”的力量。我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和数据,最终以自信的态度赢得了评委的认可。这让我意识到,充分的准备和自信的表达是成功的关键。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风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论道于庭前,振振有词声如雷。
众友围坐听,言辞恳切共把杯。
这样的运用展示了成语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振振有词”相似的表达可以是“to speak with conviction”,都强调了自信和有理有据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中,言辞的力量被普遍重视,表达能力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技能。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振振有词”的学,我不仅理解了它的字面和隐含意义,还意识到在表达中自信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在沟通时要有理有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来源: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来源:--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振振有词,曰:‘臣闻之,天子之德,莫大于忠,忠莫大于死。’”
《后汉书·班彪传》:“彪振振有词,曰:‘臣闻之,天子之德,莫大于礼,礼莫大于乐。’”
《汉书·王莽传上》:“莽振振有词,曰:‘臣闻之,天子之德,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振振有词,曰:‘臣闻之,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犯振振有词,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例句: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遇到理直气壮~的时候,是词汇丰富,而语调清脆,象清夜的小梆子似的。
振振有词成语接龙
振振有词字义分解
词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有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振
1.(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同本义。
3.挽救;救治。
4.抖动;摇动。
5.举起;挥动。
6.震憾;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