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uguómín

忧国恤民

拼音yōuguómín

繁体憂國恤民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忧国哀民

忧国恤民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忧国恤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忧虑国家,关心人民”。它强调一种政治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指的是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表现出一种爱国情怀和关心民生的情操。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心系国家和人民,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成语来源

“忧国恤民”一词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仁爱”的理念,认为统治者应当关心民众的疾苦,施行仁政。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和政治家,如屈原、王安石等,均以“忧国恤民”为己任,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使用场景

“忧国恤民”常用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讨论,适合在以下场景使用:

  1. 文学作品:描写历史人物时,常用来强调其忠诚与责任感。
  2. 日常对话:可以在讨论国家政策或社会问题时提到,表达关心或批评。
  3. 演讲: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在发表演讲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展现其为民服务的决心。

示例句子

  1. 这位领导者一直以来都以“忧国恤民”为信条,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2. 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我们更需要那些真正“忧国恤民”的专家来提供解决方案。
  3. 古代的贤臣总是“忧国恤民”,为百姓的安危而忧心忡忡。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1. 心系天下:关心国家和世界的事务,强调广泛的责任感。
  2. 为民请命:为人民的利益而呼吁,体现出为民服务的精神。

反义成语

  1. 自私自利:只关心个人利益,不顾及他人或国家的利益。
  2. 置身事外:对国家和人民的事务漠不关心,表现出冷漠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忧国恤民”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政治伦理的重视。它强调领导者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在历史上,许多成功的统治者都以此为治国理念。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随着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有时可能会出现“务实”的倾向,导致部分人对“忧国恤民”的理解有所淡化。

情感与联想

“忧国恤民”一词常常引起人们的敬佩与共鸣,唤起对责任感的思考。它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利益,还要关注社会整体的福祉。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励人们参与社会公益、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事业中。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社区志愿活动,主题是帮助困难家庭。在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忧国恤民”的重要性,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在小范围内为社会贡献力量。这种经历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并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善。

创造性使用

在我创作的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忧国恤民”的理念:

山河壮丽忧国情,
民生苦乐共相倾。
愿以微*献真心,
共筑未来梦成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concern for the welfare of others”,强调对他人福祉的关心。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是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强调“服务他人”的理念与“忧国恤民”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忧国恤民”的全面学与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标杆,更是对每一个公民和领导者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社会责任,培养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这种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能促使我在不同场合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和表达。

来源: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来源:-- 冯·徐干《中论·谴交》

忧国恤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n), 氏部,共5画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读音(xù), 忄部,共9画

1.(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同本义。

3.体恤。

4.怜悯。

5.周济。

6.安置。

读音(yōu), 忄部,共7画

1.(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2.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3.忧患,祸患。

4.姓。

读音(guó), 囗部,共8画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

忧国恤民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