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如焚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忧心如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中忧虑得像火在焚烧一样”。它形容人因担心、焦虑而心情极为沉重,内心如同被火焚烧一般痛苦。该成语强调了心理状态的强烈和痛苦。
成语来源:
“忧心如焚”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句是:“夫人之所忧者,忧心如焚。”其语境背景为古代对忧虑的描写,体现了人们在面对重大事情时的焦虑心情。它反映了古人对情感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使用场景:
“忧心如焚”常用于形容因某种事情而感到极度担忧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在日常对话中,适用于表达对未来或他人安危的担忧;在演讲中,亦可用来强调某个问题的严重性。例如,面对自然灾害时,众人可能会“忧心如焚”。
示例句子:
- 看到新闻中灾区的情况,他忧心如焚,无法入眠。
- 她的孩子生病了,作为母亲,她的心中忧心如焚。
- 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员工们都忧心如焚,不知未来会如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心如焚”: 直接表达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 “忧虑重重”: 描述忧虑的程度,层层叠加。
-
反义成语:
- “心安理得”: 表示内心平和,没有负担。
- “无忧无虑”: 表示没有烦恼,心情轻松。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忧虑常常与责任感、家庭和社会关系紧密相连。“忧心如焚”不仅反映了个体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依然存在,尤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大家更容易产生这种强烈的忧虑感。
情感与联想:
“忧心如焚”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常常让我联想到面对重大责任或突发**时的焦虑。这种情感也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谨慎,避免给人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即将到来的考试而“忧心如焚”。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无法摆脱那种紧张感。这让我意识到,虽然焦虑不一定能改变结果,但它确实可以激励我更加努力。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夜深人静思绪乱,忧心如焚梦难安。
星垂平野无尽路,何时归去心自宽。
这首小诗通过“忧心如焚”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焦虑与对未来的渴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burning with anxiety”或“heart heavy with wor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传达出一种深切的焦虑感。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忧虑的理解和表达有相似之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忧心如焚”的探讨,我认识到这种表达不仅仅是对情感的描述,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挑战的反应。在语言学*中,掌握这种成语能够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使交流更加生动、真实。
来源: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来源:-- 《诗经·小雅·节南山》
引证:
《晋书·王导传》:“导忧心如焚,不知所出。”
《后汉书·袁绍传》:“绍忧心如焚,不知所出。”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忧心如焚,不知所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遂作《怀沙》之赋。其辞曰:‘忧心如焚,怨深莫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忧心如焚,不知所出。”
故事: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骄奢淫逸,昏庸无道,增加赋税,加重百姓的负担,人们只好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大臣家父看到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如焚。他特地写诗上谏周幽王,希望能够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休养生息。周幽王对此置之不理
例句:~,命不久矣。
忧心如焚成语接龙
忧心如焚字义分解
焚
1.(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用火烧山林宿草。
3.烧。
4.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忧
1.(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2.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3.忧患,祸患。
4.姓。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