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濯足的意思
基本定义
“振衣濯足”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振动衣服,洗涤双足”。它用来形容在溪水或河边洗涤衣物和脚,通常表达一种悠闲自得、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状态。基本含义为追求清净、闲适的生活,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成语来源
“振衣濯足”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振衣濯足”,但王维的诗意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态。后来的文人借此意境,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使用场景
“振衣濯足”常用于描述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大自然的情景。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诗人、画家等文人雅士在山水间的闲适生活。在日常对话中,亦可用来形容人们渴望逃离繁忙工作,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示例句子
- 在周末,他常常去公园散步,振衣濯足,享受片刻的宁静。
- 此次旅行,我们选择了一个偏远的湖泊,正好可以振衣濯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他在喧嚣的城市中久居,心中常怀振衣濯足的向往。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洗心革面:表示洗净心灵,重新开始,强调内心的改变。
- 归隐山林:指隐居于山林,逃避社会的纷扰,追求宁静的生活。
反义成语:
- 忙忙碌碌:形容生活繁忙,没有闲暇时间,正好与振衣濯足的悠闲相对立。
- 市侩气息:指商业社会的喧嚣气息,对比振衣濯足的自然闲适。
文化与社会背景
“振衣濯足”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依然向往这种亲近自然、放松心灵的状态,逐渐形成了“心灵旅行”这一新概念。
情感与联想
“振衣濯足”让我联想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令我感到放松和愉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常常希望能有这样片刻的宁静,能够暂时抛开烦恼,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个人应用
在一次徒步旅行中,我与朋友们在一条小溪旁歇息,大家纷纷脱掉鞋袜,浸泡双足,享受那清凉的感觉。这种振衣濯足的体验,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种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写道: “晨光熹微,秋风轻拂,山间小溪潺潺流,心中浮现振衣濯足的闲适。何必为尘世纷扰,静坐岩石旁,任思绪随水而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unwind in nature”或“to take a breather”,都强调了在自然中放松的概念。然而,中文的“振衣濯足”更强调具体的动作和与自然的直接接触,体现了**文化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向往。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振衣濯足”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自然与人心灵之间的联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宁静与自然的追求。这个成语提醒我,有时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细节,才是对生活最好的诠释。
来源: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来源:-- 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
引证: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振衣濯足,以绝尘累。”
《文选·陆机·文赋》:“振衣而起,濯足而止,此其所以为文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振衣濯足,超然自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庄子·逍遥游》:“振衣而起,濯足而止。”
例句:再拜先生泪如洗,~吾往矣。
振衣濯足成语接龙
振衣濯足字义分解
足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濯
1.(形声。从水,翟(dí)声。本义:洗)。
2.同本义。
3.涤除罪恶。
4.淋;浇。
5.拔引。
6.光明的样子。
振
1.(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同本义。
3.挽救;救治。
4.抖动;摇动。
5.举起;挥动。
6.震憾;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