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厉声的意思
基本定义
“正色厉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严肃的面容和严厉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以严肃的态度和强烈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进行警告。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威严和不容忽视的感觉,意指说话者在某种情况下非常认真,要求他人重视或遵从。
成语来源
“正色厉声”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它的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正色”意指正经、严肃的面容,而“厉声”则是指高亢、严厉的声音。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严肃和权威的重视,常见于古代的教导、训诫等场合。
使用场景
“正色厉声”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戏剧中,角色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正色厉声”地劝诫其他角色,体现出其权威性。
- 日常对话:在家庭或教育环境中,家长或老师可能会用“正色厉声”来警告孩子或学生,使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 演讲:在公众演讲中,演讲者在强调某个重要观点时,可能会“正色厉声”以引起听众的重视。
示例句子
- 教师在课堂上“正色厉声”,提醒同学们遵守纪律。
- 面对不负责任的行为,领导“正色厉声”地批评了团队。
- 她一“正色厉声”,大家都安静下来,认真倾听她的建议。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严词厉色”:意指用严厉的语言和态度。
- “声色俱厉”:形容声音和表情都非常严厉。
-
反义成语:
-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温和、面带笑容。
- “轻声细语”:指说话声音轻柔、温和。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严肃和权威常被视为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正色厉声”的表达方式在许多传统和现代场合仍然适用。它在现代社会中可以用来强调某个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需要引起注意或警示他人时。
情感与联想
“正色厉声”给人一种严肃、权威的感觉,常常让人联想到责任、警告和约束。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引起紧张或压迫感,但在必要时也能起到警示和引导的作用。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经历中,当我在团队工作中发现某些成员不认真对待任务时,我曾经“正色厉声”地进行沟通,强调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终促使团队重拾专注和责任感。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正色厉声谈责任,
众人听之心自知。
不惧风雨迎挑战,
共筑未来展宏图。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peak sternly”或“with a serious tone”,它们同样表达了使用严肃语气的情境。然而,文化背景中对“正色厉声”的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严厉的表达可能被视为必要的教育方式,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温和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正色厉声”的全面学*,我认识到在沟通中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重要问题时,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我的态度和情感。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成语,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来源: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来源:-- 明·方孝孺《王彪之》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正色厉声,责其不轨。”
《后汉书·杨震传》:“震正色厉声,责其不义。”
《汉书·王莽传》:“莽正色厉声,责其不敬。”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正色厉声,责其不忠。”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正色厉声,以告于诸侯。”
正色厉声成语接龙
正色厉声字义分解
色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正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声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厉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3.祸患;危险。
4.恶鬼。
5.疠,瘟疫,传染病。
6.河岸,水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