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gǎnyán

正色敢言

拼音zhènggǎnyán

繁体正色敢言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正色敢言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正色敢言”的字面意思为以严肃的神情和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不正之事或不合理现象时,能够直言不讳、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调了说话者的坚定立场和正义感。

成语来源

“正色敢言”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可以从成语的构成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涵。“正色”指庄重、严肃的面容,通常用于形容对待事物的态度。“敢言”则强调了勇于发言的精神。合在一起,成语反映了在面对不公或错误时,应该保持严肃态度并勇敢发声的价值观。

使用场景

“正色敢言”常用于描述在公共场合、正式场合或面对权威时,某人毫不畏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它可以出现在:

  • 文学作品中,作为人物性格的描写。
  • 政治演讲中,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态。
  • 日常对话中,用以鼓励他人勇敢表达意见。

示例句子

  1. 在这次会议上,他以正色敢言的态度,指出了公司的问题所在。
  2. 面对不公的待遇,她正色敢言,毫不退缩。
  3. 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正色敢言的勇气,揭露真相。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直言不讳”: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隐瞒。
    • “义正辞严”:言辞正义,态度严厉。
  • 反义成语

    • “遮遮掩掩”:指隐瞒或不愿意直言。
    • “言辞婉转”:用含蓄的语言表达,不直接表明立场。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直言不讳的精神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在实际社会中,因各种原因(如权威、文化俗等),人们常常选择沉默或委婉表达。因此,“正色敢言”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呼应了对透明度与公正性的追求。

情感与联想

“正色敢言”让我联想到勇气与正义感。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尤其是在面对强权或不公时,真正的勇气在于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也要勇于发声。

个人应用

在一次班级讨论中,我曾以“正色敢言”的态度提出对某项政策的质疑,尽管面临一些反对声音,但我依然坚信发声的重要性。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成语的价值。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正色敢言立风头,
万千言语尽忠愁。
不畏权威声势凌,
心中正义自逍遥。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peak truth to power”,强调在权威面前说出真相的勇气。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正义和真相的追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正色敢言”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敢于表达真实想法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也对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来源: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来源:-- 《明史·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

引证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久之,帝疾甚,阶奏请上宾天,帝颔之。遂释瑞出狱,复原官,寻改兵部。提督两京城防,卒于官。”

《宋史·赵普传》:“普为人正色敢言,以天下为己任。”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在郡四年,征入为大司农,岁余,坐议害,免归。”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为人正色敢言,不阿私。”

正色敢言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读音(sè,shǎi), 色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读音(zhèng,zhēng), 止部,共5画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读音(gǎn), 攵部,共11画

1.(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2.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3.谦词,自言冒昧。

4.岂敢;哪敢。

5.大约。

正色敢言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