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不讳的意思
基本定义
“正言不讳”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正当的话说出,不加隐讳”。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说话直截了当,不掩饰、不回避,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意见。
成语来源
“正言不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正言而不讳,君子之道也。”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言辞正直、坦诚相待的重视,强调在言语上要坦荡、诚实,尤其是在面对权威或重要问题时。
使用场景
“正言不讳”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以描绘忠臣直言进谏的形象,表现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负责。
-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同事之间,使用“正言不讳”可以表示对彼此的信任和坦诚。
- 演讲或辩论:在公共演讲中,强调自己的观点时,可以用此成语来表明自己不回避争议,勇于表达。
示例句子
- 他在会上正言不讳地指出了公司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 在这次讨论中,我们应该正言不讳,直面存在的困难。
- 作为一名记者,我的职责就是正言不讳地揭露真相。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直言不讳:与“正言不讳”类似,强调说话直接,不加掩饰。
- 开诚相见:表示坦诚相待,真心交流。
-
反义成语:
- 遮遮掩掩:指对某事不愿意直说,含糊其辞。
- 拐弯抹角:说话不直接,绕弯子。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官场和商业场合中,能够直面问题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有担当和责任感的。然而,有时过于直言可能会被视为冒犯,尤其在与长辈或上级沟通时。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适度的直言不讳与对他人的尊重之间需要找到平衡。
情感与联想
“正言不讳”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联想到诚实、直率和勇敢。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能够做到正言不讳,常常使人感到自信和解脱。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讨论中,我正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对项目的担忧,虽然当时气氛有些紧张,但最终团队采纳了我的建议,避免了潜在的风险。这让我意识到,直言不讳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坦荡言辞如东风,
正言不讳诉心声。
真理之光照四方,
勇者无惧自风中。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speak one's mind”与“正言不讳”有相似的含义,强调诚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许多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一种品质,但在某些文化中,过于直接可能被视为不礼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正言不讳”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坦诚沟通的重要性。这不仅能提高沟通的效率,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作为语言学者,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表达,使交流更加生动、有力。
来源: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来源:-- 战国·楚·屈原《卜居》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泌正言不讳,以直谏帝,帝不能用。”
《后汉书·杨震传》:“震正言不讳,以直谏帝,帝不能用。”
《汉书·王莽传》:“莽正言不讳,以直谏上,上不能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正言不讳,以直谏君,君不能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正言不讳,小人讳言不正。”
例句: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
正言不讳成语接龙
正言不讳字义分解
讳
1.(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同本义。
3.隐;隐蔽。
4.畏,怕。
5.忌讳的事情。
6.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正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