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壅若川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口壅若川”字面意思是“口中堵塞,像河流被阻塞一样”。它形容说话受阻,或是表达不畅,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言辞不流利或不能顺畅表达思想的状况。
成语来源
“口壅若川”出自《庄子·外物》。庄子在书中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在思考或表达时遇到阻碍的情形。此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语言表达的重视,以及对思维流畅的追求。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例如: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描写一个角色因紧张而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情感。
- 日常对话:朋友之间讨论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思考不清楚而无法顺畅交流。
- 演讲:演讲者在自我反省时,提到自己在某次演讲中“口壅若川”,以说明表达上的不足。
示例句子
- 在这次会议上,他由于准备不足,言辞显得口壅若川,无法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
- 面对复杂的问题,她感到思维混乱,口壅若川,难以回答提问者的疑问。
- 小明在班会上发言时,因紧张而口壅若川,讲了半天也没有把话说清楚。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言辞不畅:指说话时表达不流利。
- 口齿不清:指说话时发音不清楚,无法让人听懂。
-
反义成语:
- 滔滔不绝:形容说话流利,毫无停顿。
- 畅所欲言:形容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语言表达被视为重要的沟通工具,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常常受到赞赏。“口壅若川”反映了人们对表达流畅性的期望。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表达能力更是成为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
情感与联想
“口壅若川”给人的感觉通常是焦虑、无奈和困扰。它让人联想到在重要场合下的紧张情绪,以及在思考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障碍。这种情感反应可以使人更加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个人应用
在一次公众演讲中,我曾经因为紧张而感到“口壅若川”,尽管准备了充分的材料,但在台上还是因为思维混乱而没有顺畅表达。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沟通不仅需要内容的准备,更需要对表达方式的掌握。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口壅若川”:
心潮起伏如潮涌,
言语难以表真情。
口壅若川欲诉语,
只待明月照心灵。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ost for words”,意指因紧张或震惊而说不出话。虽然两者都表达了表达受阻的情境,但“口壅若川”更强调思维的阻碍,而“lost for words”则更侧重于瞬间的无言。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口壅若川”的学,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在沟通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努力做到流畅与清晰。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醒我们在沟通时要努力克服障碍,争取顺畅表达。
来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来源:-- 《国语·周语上》
引证:
《宋史·河渠志一》:“先是,议者欲自夏津县东开签河入董固以护城,而修七里河口,防河之决。乃分遣使者,以徒役未就,议者因请罢河北使者,专任河南,以竟其事。使者屡以诉,朝廷亦重违其请,会汴水大涨,诏趣河决,遂塞之。”
《后汉书·王景传》:“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事,应对敏给,帝善之,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后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汉书·沟洫志》:“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上以为然,乃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决也,然壅决之患,岁岁有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川不可防,言不可弭。”
《国语·周语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例句:夫心险如山,~,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口壅若川成语接龙
口壅若川字义分解
若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川
1.(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同本义。
3.平地;平野。
壅
1.(形声。从土,雍声。本义:塞。阻塞;阻挡)。
2.同本义。
3.障蔽;遮盖。
4.堆积。
口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