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尸还魂的意思
基本定义
“借尸还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借用尸体来复活灵魂,基本含义指的是借用他人的东西或身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通常用来比喻借助外力或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在不正当或不真实的方式上。
成语来源
“借尸还魂”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书中提到的典故是指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借用他人的名义或身份。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经常用于形容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诚信和正直的重视。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借尸还魂”常用来描述角色的阴险或狡诈,例如,某个角色为了个人利益,利用他人的名声或影响力。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比如在商业竞争中抄袭他人的创意。演讲时,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某些社会现象或不道德的行为。
示例句子
- 他这次成功的背后,实际上是借尸还魂,利用了前任领导的资源。
- 在这场竞争中,借尸还魂的做法让他赢得了一时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并无好处。
- 这部电影的情节实在是借尸还魂,完全是抄袭了经典作品的故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借刀杀人: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手法更为阴险。
- 以人为鉴:借鉴他人的经验或教训来指导自己,语气较为中性。
反义成语:
-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目标,强调自我独立。
- 诚心诚意:以真诚的态度来做事,与不正当手段形成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和正直是受到高度重视的美德。“借尸还魂”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学术界,抄袭和不正当竞争时常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该成语提醒人们警惕那些利用他人或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
情感与联想
“借尸还魂”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暗示着虚假和狡诈的行为,容易让人联想到阴险、 deceitful 的情境。这种联想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正直和诚实。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经常借用前辈的想法和成果来提升自己的业绩,虽然短期内他获得了一些好处,但最终却失去了大家的信任。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借尸还魂”的危害。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老的王国,有一位年轻的王子,他为了复兴自己的王国,借尸还魂,利用了已故国王的名声和威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子发现,依靠虚假的权威无法赢得人民的心,最终,他决定放弃这些手段,踏上了寻找自我和真相的旅程。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借尸还魂”可以与“riding on someone else's coattails”相比较,后者指的是借助他人的成功或名声来提升自己。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都反映了对诚信和个人努力的重视,提醒人们不应依赖于他人来实现个人目标。
反思与总结
“借尸还魂”这一成语让我认识到在追求目标时,保持诚信与正直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在思维方式上促使我更关注人际关系的真实与道德。这个成语在我未来的学*和交流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骸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
来源:--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
引证:
《搜神记》卷十六:“汉时有杜锡者,家世儒学。锡有子名宣,能通《孝经》、《论语》。宣年十六,病死。死後,其魂不散,常附於尸。家人以为怪,乃更葬之。葬後,魂复附尸,言语如生。家人乃迎尸还家,置於别室,饮食衣服,一如宣生时。如此者三年,家人莫不惊异。後有道士过其家,见而异之,曰:‘此子魂魄未散,借尸还魂耳。’乃作法,使宣魂魄离尸,宣遂苏。苏後,言其死後所见,皆与生前无异。”
《聊斋志异·陆判》:“朱尔旦,字小明,东昌人,性豪放。第其生平落拓,无以为家。偶游市廛,见一判官,貌甚狞恶,心窃异之。夜梦判官来访,自言姓陆,因与朱结为兄弟。陆判常为朱改换心肠,使其文思大进。后朱妻貌丑,陆判为其换美人心,妻遂变美。朱家因此富贵,朱亦得中进士。后陆判告辞,朱问其故,陆判曰:‘我本阴司判官,因借尸还魂,暂居人间。今期限已满,当还阴司。’”
《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六引《幽明录》:“晋有一士人,姓王,家在吴郡。忽一日,见一鬼,自称是其祖。士人问:‘汝既是我祖,何不现形?’鬼曰:‘我死已久,形体腐坏,不可复见。但借汝身,暂还魂魄,与汝言。’士人许之。鬼遂入其身,言语如常。旬日,鬼辞去,曰:‘我魂魄已还,不可久留。’士人觉,身轻如初。”
《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於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馀,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为)〔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其後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於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音,与人言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祕,世莫知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故君子曰:‘借尸还魂,非其正也。’”
例句:可是地主就在那边,工作团刚刚走,斗争刚刚过后,人家就来报仇,也能够~哩!
借尸还魂成语接龙
借尸还魂字义分解
魂
1.(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同本义。
3.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还
1.——表示某些语气,有时兼有连接前后分句的作用。“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扬、抑三类。
2.表示平的语气,不含轻重抑扬的意思。
3.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
4.跟“虽然、尽管”等连用,表示行为状况不因别的条件改变而改变。如:虽然已经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争论(表示行为重复,有“重新、再”的意思。如:京剧团明天还演一场)。
5.表示扬的语气,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
6.表示抑的语气,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
1.(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2.同本义。
3.回头;回顾。
4.环绕。
5.恢复;还原。
6.来,到来。
尸
1.(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同本义。
3.神主牌,以木为之。
4.陈尸示众,陈列。
5.立神像或神主。
6.担任;承担。
借
1.(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借进。
3.借出。
4.帮助。
5.假托;借口。
6.凭借;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