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的意思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来源: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来源:--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
引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六回:“我听了这话,不觉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聊斋志异·阿绣》:“生闻之,心如刀割,然亦无可如何,只得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醒世恒言》卷三十三:“那妇人听了,心中暗想:‘这等说来,我今日真是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了。’”
《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那王胡子心里想道:‘这回子受了这场大辱,真是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钗笑道:‘你是个明白人,怎么也说起这糊涂话来?你若真个为他,倒不如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成语接龙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字义分解
黄
1.(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黄色。
3.垮掉,坏了事。
4.黄赤色的马。
5.金印。
6.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连
1.(会意。从辵(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同本义。
3.姻亲关系。
4.连词的简称。
5.古州名。
6.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说
1.(形声。从言,兑(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同本义。
3.谈说,讲说。
4.告知;告诉。
5.评议;谈论。
6.劝告;责备。
1.说服;劝说。
1.解脱。
1.古语的读法。
苦
1.(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同本义,即“荼”。
3.病;病痛。
4.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5.又。
6.痛苦;困苦。
1.粗劣
的
1.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2.,后面带补语。
3.(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确实;实在。
1.(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鲜明的样子。
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哑
1.(形声。从口,亚声。本义:笑声)。
2.同本义。
3.乌鸦之类的叫声。
4.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5.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6.相当于“呀”。
1.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吃
1.(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2.(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3.吃东西。与“喝”形成对照。
4.被;让;由于。
出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