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xiàsàndeyàn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拼音tiānxiàsàndeyàn

繁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的意思

事情总会有终结,热闹场面不会持续太久。

来源:三娘子,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来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引证

《唐诗三百首·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资治通鉴·汉纪》:“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生有离合之悲欢。”

《红楼梦》第五回:“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下之事,有聚必有散,有始必有终。”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í,dì,de), 白部,共8画

1.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2.,后面带补语。

3.(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确实;实在。

1.(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鲜明的样子。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sàn,sǎn), 攵部,共12画

1.逍遥,懒散。

2.潇洒;洒脱。

3.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4.杂乱;错杂。

5.零碎;不集中的。

6.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1.(本义:分散)。

2.同本义。

3.散发,使分散。

4.敞开。

5.排遣。

6.逃,逃走。

读音(xí), 巾部,共10画

1.(“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2.座位;席位。

3.成桌的饭菜,酒筵。

4.职位。

5.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6.船帆。

读音(yàn), 宀部,共10画

1.(形声。从宀(mián),妟(yàn)声。“宀”表示房屋,“妟”是“安”意思,也有表意作用。本义: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 )。

2.同本义。

3.进餐。

4.(假借为“安”。安闲,安逸)。

5.安定,没有战事或动乱。

6.喜乐;欢乐。

读音(tiān), 大部,共4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同本义。

3.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天空。

6.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