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ǎnghuǎng

恍恍忽忽

拼音huǎnghuǎng

繁体恍恍忽忽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志"

近义词恍恍惚惚

恍恍忽忽的意思

基本定义

“恍恍忽忽”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字面意思是“恍惚而模糊”,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意识不清、心神不宁或状态迷糊。它表达了一种精神恍惚、思维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状态。

成语来源

“恍恍忽忽”最早见于《红楼梦》中,书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这一成语的使用。成语的“恍恍”可以理解为“恍惚、迷离”,“忽忽”则指“模糊、不清晰”。这样的组合描绘了人们在某种情境下的精神状态。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语境:

  • 文学作品:常用来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如失去意识或沉思。
  • 日常对话:可以用于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迷茫状态,如“今天我一直恍恍忽忽的,没能专心工作。”
  • 演讲:在演讲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思想或观念的不清晰性。

示例句子

  1. 在考试时我因为紧张而感到恍恍忽忽,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
  2. 昨天晚上我熬夜后,今天整个人都恍恍忽忽的,连话都说不利索。
  3. 在那场电影中,主角的表现让观众感到恍恍忽忽,仿佛进入了梦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心神不宁:指心情不安定,思维不清。
    • 模模糊糊:形容事物不明确或不清晰,状态类似。
  • 反义成语

    • 清晰明了:指思维或表达非常明确,毫无疑问。
    • 头头是道:形容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因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会面临过度疲劳、压力等问题,常常感到恍恍忽忽的状态。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精神困扰,也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

情感与联想

“恍恍忽忽”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焦虑和无奈,常常联想到压力大或疲惫的生活状态。它引发对自我状态的反思,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调节心态、保持专注。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时在工作时会经历恍恍忽忽的状态,特别是在长时间面对电脑时,容易感到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会定期休息,走动一下,帮助自己恢复专注。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宁静的夜晚,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李明独自坐在房间,脑海中恍恍忽忽,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了往昔的点点滴滴,既清晰又模糊,仿佛在回忆梦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dazed and confused”,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感到迷茫或不知所措。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情感状态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恍恍忽忽”的学习,我更加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丰富内涵和表达方式。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挑战。它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情感的细腻和心境的变化。

来源: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

来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

引证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恍恍忽忽,不知是梦是真。”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恍恍忽忽,如在梦中。”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恍恍忽忽,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

《西游记》第二十回:“行者恍恍忽忽,不知是甚么缘故。”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恍恍忽忽的,不觉的睡去。”

恍恍忽忽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uǎng), 忄部,共9画

1.(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2.同本义。

3.昏瞆不明的样子。

4.心神不安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5.猛然;忽然。

6.一闪而过。

读音(hū), 心部,共8画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3.忽然;突然。

4.急速。

5.渺茫;辽远;恍忽。

6.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恍恍忽忽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