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济民的意思
基本定义:
“救世济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拯救世界,帮助人民”。其中,“救世”指的是拯救世界或拯救人类的苦难;“济民”则是帮助人民,减轻他们的痛苦。整体而言,该成语强调一种关怀和救助他人的精神。
成语来源:
“救世济民”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它强调了领导者或英雄人物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尤其是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人民困苦之时。尽管具体的出处未必有明确记载,但这一观念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论语》中提到的“为政以德”及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等思想。
使用场景:
“救世济民”通常用于描述有志之士或领导者的行动,尤其是在社会动荡或危机时期。它常见于政治演讲、文学作品和社会评论中。例如,在描述某位政治家或慈善家的努力时,可以使用这一成语来强调他们的伟大理想。
示例句子:
- 这位慈善家一生致力于救世济民,为无数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
- 在国家危机时,领导者应该时刻铭记救世济民的责任。
- 他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救世济民,推动社会进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救死扶伤、仁心仁术、为民服务
- 救死扶伤:强调对病人或受伤者的救助,侧重于医疗救助。
- 仁心仁术:强调医者的仁爱之心和高超技艺,侧重于医术。
- 为民服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侧重于公共服务。
-
反义成语:自私自利、置身事外
- 自私自利:强调个人利益优先,缺乏对他人的关心。
- 置身事外:指对他人的苦难漠不关心,不愿意介入。
文化与社会背景:
“救世济民”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强调了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在现代社会,它依然适用,尤其在慈善、社会服务和公共事业领域,许多机构和个人都以此为信念,推动社会发展与公益事业。
情感与联想:
“救世济民”带给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情感反应,激励人们关注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它也常常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人类福祉而奋斗的英雄人物,如慈善家、志愿者等。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社区志愿活动,我深切体会到“救世济民”的重要性。通过为社区中的困难家庭提供帮助,我感受到这种精神不仅能改善他人的生活,也使自己内心充实而快乐。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如磐夜未央,救世济民心自强。百姓安危肩上负,愿将热血换晴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help those in need”或“to save the world”,它们同样强调帮助他人和改善社会的愿望。然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这种表达在情感和具体实现上有所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救世济民”的学*,深刻理解了帮助他人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成语的精神。
来源:桓桓武王,继世灭殷。咸任尚父,且作商臣。功冒四海,救世济民。天下宗周,万国是宾。
来源:-- 三国·魏·曹植《周武王赞》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以安禄山之乱,自谓能救世济民,故称帝。”
《后汉书·班超传》:“超以一身救西域,西域人济。”
《汉书·王莽传》:“莽自谓能救世济民,故称帝。”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将兵,救赵,赵人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救宋,宋人济河。”
例句:对于这个计划,胡雪岩最感兴趣,认为是~、鼓励士气最切实的一件事。
救世济民成语接龙
救世济民字义分解
济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民
救
1.(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同本义。
3.援救别人。
4.治疗。
5.纠正。
6.求助于人。
世
1.(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同本义。
3.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4.一生;一辈子。
5.人世,世间;世界。
6.时代;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