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以死济之

拼音zhī

繁体以死濟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以死继之

以死济之的意思

成语“以死济之”全面分析

基本定义

“以死济之”的字面意思是“用死亡来帮助他”。基本含义是指为某种崇高的理想或事业,甘愿以生命作为代价,以此来帮助他人或完成某种使命。这个成语常常强调牺牲精神,用于描述那些为了追求理想、保护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成语来源

“以死济之”出自《左传》中的《襄公二十八年》。在这篇记载中,描述了春秋时期的战斗与牺牲,强调为了国家和人民,有人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来捍卫理想与信念。这个成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强调在面对重大责任时的勇气和决心。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 文学作品:描述英雄人物为理想、信念而牺牲的情节。
  • 日常对话:在谈论某些社会**时,形容那些愿意为正义而牺牲的人。
  • 演讲:在纪念英雄事迹或激励人心的演讲中,强调牺牲精神。

示例句子

  1.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数医务工作者以死济之,展现了崇高的职业精神。
  2. 他为了保护家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死济之的方式,令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3. 古往今来,许多英雄人物都以死济之,书写了不屈的历史。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舍生取义:为义理而舍弃生命,强调为了正义而牺牲。
    • 壮志凌云:形容志向远大,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理想。
  • 反义成语

    • 苟且偷生:指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强调自私和懦弱。
    • 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利益,与以死济之的精神相对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义和勇气常常被视为人们崇尚的美德。以死济之的精神不仅存在于历史中,也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传承。许多现代人士在面对社会责任时,依然以这种精神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为理想、正义而牺牲的英雄形象。它激励人们思考自己的责任和理想,鼓励人们在困难时刻不放弃信念。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有时我会遇到需要付出努力和牺牲的时刻,比如帮助朋友解决困难,尽管这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常常会想到“以死济之”的精神,激励自己去帮助他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关于英雄的诗中,我写道:

战火纷飞天地寒,
英雄以死济苍生。
不惧生死抗风雨,
血染江山铸伟业。

通过诗歌,我尝试表达这种崇高的牺牲精神。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与“以死济之”类似的表达为“sacrifice for the greater good”,同样强调为更高的理想而牺牲。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内涵中都分享了奉献精神的价值。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以死济之”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牺牲与责任的关系。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意义重大,提醒我在生活中要追求更高的理想,勇于承担责任。

来源:臣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来源:-- 《左传·僖公九年》

例句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

以死济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ì,jǐ), 氵部,共9画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读音(sǐ), 歹部,共6画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以死济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