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唇鼓喙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摇唇鼓喙”字面意思是“摇动嘴唇,鼓起嘴巴”,形容喋喋不休、说话不停,常常带有贬义,通常指那些无所事事、空谈而无实际内容的人。
成语来源
“摇唇鼓喙”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构成的字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关于说话、谈论的描写。这个成语能够反映出古人对言辞的重视,以及对空谈的批评。在一些古籍中,类似的表达常用于形容那些口若悬河,却缺乏实际见解与行动的人。
使用场景
“摇唇鼓喙”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用来描述某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一个总是喋喋不休的文人。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个话题时,形容某人说话太多但没有实质内容。
- 演讲:批评某些政治演说者口才出众却没有实质性的政策。
示例句子
- 这个人总是在会议上摇唇鼓喙,却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建设性的意见。
- 有些媒体在报道时只是摇唇鼓喙,缺乏对**的深入分析。
- 我厌倦了那些只会摇唇鼓喙的人,更希望听到实际的解决方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喋喋不休:形容说话不停,常带有厌烦的意味。
- 口若悬河:形容说话滔滔不绝,通常侧重于语言的流畅与表达的能力。
-
反义成语:
- 言简意赅:形容说话简洁明了,与摇唇鼓喙形成鲜明对比。
- 言之有物:表示说话内容真实、有意义。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受到高度重视。在古代,口才被认为是一个人修养与智慧的体现。而“摇唇鼓喙”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提醒人们重视言辞的实质与价值,避免空谈。
情感与联想
面对“摇唇鼓喙”这个成语,我常常联想到在讨论时的无奈与厌烦。它让我意识到,在沟通中,实质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对那些只会空谈的人产生的负面情感。
个人应用
在一次班级讨论中,有同学不断发表见解,但内容往往空洞无物。这让我想起“摇唇鼓喙”,于是我在发言时尝试引导大家更关注具体的例子与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议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独行人,摇唇鼓喙声,
空谈无所获,何必多言争。
这首诗表达了在夜晚独自行走时的沉思,暗示空谈的无益。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talking a lot without saying anything”的表达,强调了说话的多而无物的特性。不同文化中,空谈常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反映出对实质内容的普遍追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摇唇鼓喙”的学,我认识到了在交流中言辞的力量和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帮助我理解言语的价值,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实质内容,而不是表面的喧嚣。
来源: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来源:-- 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
引证:
《晋书·王衍传》:“摇唇鼓喙,以言无用。”
《后汉书·宦者列传论》:“摇唇鼓喙,以乱天下。”
《汉书·王莽传下》:“摇唇鼓喙,以惑众听。”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摇唇鼓喙,以说赵王。”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摇唇鼓喙,以相诋訾。”
摇唇鼓喙成语接龙
摇唇鼓喙字义分解
鼓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摇
1.(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同本义。
3.动摇。
4.疾。
喙
1.(形声。从口,彖(tuàn)声。本义:鸟兽的嘴)。
2.器物的尖端。
3.疲困;喘气,喘息。
唇
1.(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2.同本义。
3.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