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shānyáo

地动山摇

拼音dòngshānyáo

繁体地動山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巨大影响"

近义词拔地摇山山摇地动山崩地裂天翻地覆天旋地转天塌地陷地动山摧

反义词风平浪静纹丝不动

地动山摇的意思

基本定义:

“地动山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地面震动,山体摇晃”。它形容由于某种强烈的外力或震动而导致的极大动荡,通常用于形容自然灾害(如地震)或激烈的社会动荡,也可以引申为人们情绪的剧烈波动。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其中,“地动”指的是地震、地面震动的现象,而“山摇”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体因地震而晃动的情景。虽然具体的文学出处不详,但这一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古代文献中对自然灾害的描绘。

使用场景:

“地动山摇”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描述某种巨大的变故或动荡时,可以用“地动山摇”来形容情节的紧张与激烈。
  • 日常对话:在聊天中,当谈论社会动荡或重大**时,可以用此成语来表达事态的严重性。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强调某种变化或冲突的影响。

示例句子:

  1.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整个城市地动山摇,许多人在恐惧中逃离。
  2. 政治局势的变化让市场地动山摇,投资者纷纷撤资。
  3. 发生这样重大的**,真是令人感到地动山摇,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严峻考验。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风起云涌:形容局势变化迅速,动荡不安。
    • 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与“地动山摇”相似,但更强调巨大的变化。
  • 反义成语
    • 安如泰山:形容非常稳固,没有动荡,与“地动山摇”的意义相反。
    • 平静如水:形容状态非常平静,毫无波动。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地动山摇”在**文化中,往往与自然灾害的威力和社会动荡的严重性联系在一起。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秩序的渴望。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描述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时,能够传递强烈的情感和画面感。

情感与联想:

“地动山摇”在我心中引发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重大变故,提醒人们在面对变革时要保持警惕,同时也要珍惜现有的平静生活。

个人应用:

在一次讨论社会问题的课堂上,我用“地动山摇”来形容某些政策变化对社会的影响,获得了同学们的共鸣,大家都能体会到这种变化带来的不安和焦虑。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地动山摇”:

风起云涌动四方,
地动山摇心已狂。
一夜之间天下变,
何处寻回旧时光。

通过这样的表达,希望传达出变故带来的震撼与无奈。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地动山摇”的表达可能是“earth-shattering”或“upheaval”,这些词汇同样传达了巨大的变化和冲击感。虽然两种文化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感受却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地动山摇”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成语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找到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层面,变革与动荡总是伴随而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应对的能力。

来源: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来源:--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

引证

《清史稿·灾异志》:“地动山摇,河水泛滥。”

《明史·五行志》:“地震山摇,屋宇倾覆。”

《宋史·天文志》:“地动山摇,民不安居。”

《资治通鉴·唐纪》:“地震山摇,城郭崩坏。”

《后汉书·五行志》:“地动山摇,人皆惊恐。”

例句鼓角大鸣,~。

地动山摇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áo), 扌部,共13画

1.(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同本义。

3.动摇。

4.疾。

读音(shān), 山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3.形状像山的东西。

4.特指“五岳”。

5.指酒肆的楼上。

6.粗俗。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读音(dòng), 力部,共6画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地动山摇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